描绘社会画卷的多是现实主义或反乌托邦小说了,
我感觉区别是比例问题,通俗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实,也包括心理、情感与社会真实,只是在篇幅中占比极小,零星的几句话,也没有构成体系,也不深刻。
经典小说,是用故事挖掘出一种真实的认知,并把这种见解从各个方面挖得非常深入。它的故事为认知服务,虽然也需要吸引读者,却不是主要的,所以节奏和形式都有创新。
我倒是没体会到《三体》有政治性,更不体现东西方冲突,科学无国界,宇宙更无国界,刘慈欣的作品中,一类是刻画科学家、军人,另一类是刻画最底层贫苦但上进的人,一些主角甚至是外国人。
【 在 innisfreer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这个考验的是你自己对社会对时代或者对人性的认识深度。有的小说社会现实的占比是大于心理现实,侧重
--
FROM 36.11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