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华尔街,资深量化研究员陪你聊量化》主题讲座 主讲人介绍
主持人:***先生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Electronic Engineering和Mathematics双学士,他接下来去麻省理工完成了Electronic Engineering的硕士和博士,有着非常强大的工科背景,那他在博士期间曾经参与了美国政府、J方和知名企业的多个高精尖项目,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由于他本人对于金融的兴趣,博士毕业后转身华尔街,进行量化策略的开发和研究,那他所工作的公司呢,是***,是一个非常顶尖的量化基金,他在量化方面有着非常资深的一个研究背景,他也是这个部门以来最年轻的华人资深量化研究员。今天的话,他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实用的量化投资的一个实务讲座,然后结合他在工科和金融方面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些他的一些感受。
内容声明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严禁用于知识付费等一切商业用途。获取更多量化资讯,请关注公众号QTAPKU
打开量化的黑箱 Vol4 拆单,衍生品,空间,过拟合,策略失效
【问题一】老师您好,您刚才说美国二三十年前大家就已经都是把大单拆成小单进行操作了,然后现在咱们就是国内交易所提供的所谓就是level2数据,而现在有很多交易软件提供那个相关的算法还原什么大单,留下什么痕迹,这个情况,如果看指数级别上那种拆单的因素,在指数上是否可能会形成对一些策略的一个影响?
答: 你对这个问题的表述还不太清楚,我明白你的意思,觉得这个问题很好。但我觉得这个体量啊。据我了解,还造成不了足够的冲击,也造成不了足够的系统性机会让你去抓。所以做量化,刚才给大家也描述了业界研究的人力成本实际上是非常高的。所有做量化策略,一,在你选的时候,一定是以一个以前先前研究没有探索过的频率上的一个东西,二,这个东西是资本市场上是一种固定现象产生了一个比较系统化的结果。比如说二十年前啊。好像有一篇文章,我可能记得不准。但是这边文章就说每天早上起来十点钟的时候,美国东部时间,会看到系统性的那个五分钟还三分钟,系统性卖压要比买压强,然后这东西有很多机构和研究员追溯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因为是很多机构的那个时间开始运行他那个算法程序,对吧,这种东西吧,时间久的话,你通过高频就是可以去实现的盈利啊,因为高频的频率是与他互动嘛。但是如果说,我这个话题有点偏啊,但是我就顺着讲下去了,这个并不是说不是高频研究的数据就比一定比高频的差。但美国现在是香港,真的高频这东西是比较系统性、无导性的做市,通过提供流动性来交换。对吧,来交换这个这个收益嘛?而对冲基金共同基金我们做高频数据,是被动的实施主动拉出来的规律。怎么说呢?假如说我这个今天要买1万股对吧。买1万股本来一般的系统的话都是按照一个VR或者是一个就是平均起来。对吧,你要把一天是分散的起来,把1万股买了,出于出于多的原因,一。并不能够通过上午来预测下午的走势,对吧?所以我们放弃这种时间上进行集中性的选择的。这种模式,而我更多是某个阶段既然不能完全的预测,那我就开始把把它变成空间化,分成一个一个的区间,比如说我可能这十分钟买1000股对吧?这一分钟买500股。这十分钟买500股,再下十分钟再买500股,那在这个十分钟的空间之内,我就可以做局部优化。就是说十分钟空间内我觉得通过量和价, 这种很纯很纯的这个信号,没有外界的新闻注入,也没有其他输入,在这么短期间的我能够有能力通过过去多少分钟的这个买卖压力的不平衡。或者市场上我看到一些通过历史数据能够重复出现的结果,我来选择也许在十分钟那个期间段。我开头三分钟买300股,之后这七分钟, 只买200股。这就是根据你对市场高频数据规律的一个捕捉。进行了一个被动的应对方式。我并没有说我在市场中看到每一个什么东西,我必须得做一个回应,对吧,我买了之后,然后过一会儿,然后抓一些收益卖,但是这个东西你通过这种不断的这种细节,可能有100多个,运用这种细节规律去抓,你的抱有希望和信心的是什么呢,不能依靠大的宏观的水晶球,未来我是不能预测,但我报了一个理念,就是说每一个在短期的neighborhood数据在局部是可以做到最优化的,我相信积累下来是会有效果的,所以说你最初提到那个问题,我没看更多数据之前,我不确认它对市场的影响 neighborhood有没有变成偏主流,或者说他那种拆单形式能不能造成系统性的反应,这个还不确认。
[问题二】我想问一个问题,可能跟你讲的这个时间序列有点不太相关,我就想问一下,因为在中国只能够做股票,当然,我也没有,不是实际的了解。据说是国外,应该是做衍生品,比做股票本身的体量更大一些,就像你们公司的这个产品,是股票为主还是衍生品为主?
答:不知你有没有把指数算成衍生品。期权的话,流量还是非常非常低的啊,就是出于多个原因啊。就是你说你看那个金融学论文,有关于期权市场的讨论,预测股票市场,还有通过股票市场预测期权市场,现在这个期权市场。尽管美国提供的这个期权的流动性比中国强太多,因为每个股票都有期权。流动性好的每周有过期的期权,对吧?流动性不好的可能有一个月的这个期权,但这种期权的交易量微乎其微,大部分这种期权的话,像大的基金是不去做的,因为它的体量就支撑不了。另外,这个期权方面唯一还有做的就是做事商,就是它的期权又做买又做卖。因为期权的这个spread这个买一卖一差距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做市商,他一开始股票,后来做期权。然后做这个,做这个债券,什么都做,因为他这个业务量还是支持不了他的所有的一个收入嘛,那这个东西就是一天基本上都成交不了太多的。对吧,因为做大型的共同基金,基本上这种产品是非常非常少的。对冲基金,这也不是主流,还是持有股票项目为主。然后另外一个期权的走势实际上是跟着现在这个做市商主导的,这个期权市场上啊,基本上是跟着股票走的。也就是说期权定价公式嘛,对吧。就是基本上就股票在他的这个空间移动的多少期权基本上就做相应的一个调整。然后这个调整过程中,你是看到买单卖单,但是绝对不是太多的成交的,只是顺着这个。底部underline这个股票的价钱移动而移动,所以这个,期权市场是缺乏流通性的。大家有其他的问题吗,可以继续提问?
【问题三】我也问一个衍生品的问题。2015年股灾那个时期,中金所,把那个股指期货做了限制,**公司的领导,他说,这就是这个股灾的成因,跟股指期货关系很大,我想我想听您的意见。
答:我当时好像也看到过很多争论,大家很多的是不赞同吧?对吧?首先,这个东西。我换一个例子吧,然后看看能不能抛砖引玉啊,回答你那个问题。就是说,就像这个。限制做空对吧?实际上限制做空本身大家觉得可能是防止股票下跌。对吧,但实际上这个东西限制做空,扼杀的是你的流动性,就是基本上最基本的常识嘛。也就是说,你不能做空的话,反而有可能这个效果会不尽人意,就像之前巴基斯坦还什么他把上涨停板放到10%,跌停板放到1%。他还是跌。第一,不能做空,减少流动性,这是也很可怕的东西,第二,不能够做日内交易。那么这个对流动性的扼杀也是非常非常强的,因为这个东西像一个散户的心情。如果就换个机构本身,如果今天我进去之后就出不来了,那么我肯定就不参与市场,对吧,我做一个决定多么艰难。我要等什么样,我要等到跌惨了恨不得我才进去抄底。一般人是这样啊,所以说那这种东西,那就是自然可能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说,必须得跌,对吧,你要知道他的流动性,所以这种东西就怎么说的,他说这个股指期货这种东西造成市场下跌。我想他的讲究可能更多是在于期货和套保这一类观点上面,或者对冲这些的啊,怎么说呢,这个体量已经足够大了,就这些人来左右了这个抛空,然后制造出一个雪球的。连锁的这个反应,那我觉得这都是一个很表象的,只是展现形式,如果基本面不好早晚会这样。
那个东西可能就是给大家多出了一个主流的这个交易方式。都会有期货吗?做对冲也好做什么也好,而且这个这个交易方式,这个所谓的所谓的策略。又非常的担心只能做这个,那你就说在这个点上那可能更容易产生血崩。对吧,那这个东西呢?归根结底还是本身的,这个股市价位太高等等等等原因,这是源泉对吧。如果是,就算不是这种机制,那可能有别的机制,抛股票恐慌了,也是同样效益。其实我觉得他这个东西的思维角度是从那个角度看的。
【问题四】我想您若干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说您刚才提到的单因子模型啊,就是对他们会对因子进行这个中性化处理。有一种要通用的方法,就是行业分析法,就是说让去除行业的影响。您觉得这有没有意义啊?
答:我觉得就说你看你的策略的实施空间啊。就是实施的频率能回答那个问题,如果你这个东西,咱们先分两种情形。一种是低频,一种是高频好吧?低频的这种操作的话,行业因子本身我们都在国内这个政策推动这个行业,这个也是所谓题材对吧?热点。那这个东西我们一是没有办法去预测的,而且这个可能会轮回,对吧,现在长周期来说,我们通过因子怎么样,找什么样一个因子。到底是这个基本面的行业因子还是说一个我们提前知道了政府的推广的某某项目,政策因子等等,如果把研究重点核心放在那里了。就这个东西,我的普遍感觉是没有办法去预测的,在高频率上,你刚才您肯定也都听了,然后我觉得可能也应该会产生较大的研究意义。个人觉得行业的因子起不到太多的真正的对价钱预测的作用,可能做不到通过行业来预测未来几天的走势。
【问题五】还有一个问题,您怎么判断一个策略失效呢?
答:失效它永远是一个伪命题。就是为什么这么说的,因为这个,你想想啊,你要是比如说咱们国内这种普遍在路演上见到的,一个月换一次仓的操作策略。那这种频率这么低,你这个东西,你这东西要实现它策略,那至少,按照他这个因子本身设计,那可能是多少年,五年三年对吧?你这个周期,除非你是说你是那个本身的策略。那这个策略有可能过了三个月,对不起,不用三个月,过个三周,你看他还没有实现这个均值等等。那你可能觉得他失效了,但是你换一个角度想,就是说,如果这个策略你过去证明。它都有效,历史也证明它统计上显著。等等的原因吧?对吧然后呢?你用这个。你三个月没有实现的,会不会觉得他更有可能回归他的均值呢?在未来尽管说有点无力对吧。所以这个东西。这个策略因为他没有实现这个预期的收益呢,觉得他无效,本身就是一个不见得是胜率超过50%的决定。就像止损,对吧,我们止损。首先,我们每次止损只是因为固定跌到一个无法承受的点而止损。从来没有说这个选择的点是通过历史数据一旦跌到这个幅度。更有可能未来在继续跌,都不是现代这种量化的分析或者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吗。所以说,这本身也是一个可能是没有经过大脑思维的量化部门的一个决策,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建议就说,你要设计这个策略时候,你要看他的这个频率,如果频率给你,比如说日频率,对吧,多少天就超过多少标准差,不可能这种事情发生,那么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当初你设计时候,对吧,你是不是就接受这个事实,要决定把它执行下去?所以每家基金成败。或者说是,在这个阶段,国内私募成败跟客观的这个预期是离不开的啊,但是在成熟的基金公司的成败取决于你投资委员会的理念。你投资委员会要是这么动不动就是很慌的,就要换特别,那可能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问题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那个由单因子合成多因子。后来的时候,如何避免它过拟合啊?
答:我看看这怎么回答你。嗯,说到底是优化还是不优化,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的建议啊,就是说你这个因子你按照标准那套模式计算出来,对吧,它都有相对的解释能力,对吧?那这个因子在那个框架下,在简单计量的框架下,你已经把它看作了这个风险的维度了,对吧?您知道这个比如说Book-To-Market Ratio越高越有价值嘛,对吧。就这种东西,在你就是你家设计产品的时候。你通过对这个因子的这个披露程度高低来决定你这个投资组合冒多少风险。实际上,就是风险因子,但是您说这个,怎么拟合这个东西,可能并没有在这个维度上,我不知道有没有回答你的问题。
(未完待续......)
量化交易学习交流群 宗旨
本群致力于以量化交易策略研究为核心,为国内外在校学生、对冲基金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经验分享、资源整合的高水平、高效率、专业性平台,目前已有高斯、图灵、牛顿、欧拉、黎曼、柯西六个微信群,如果你对量化交易充满热情,愿意分享和交流,欢迎加入我们。
群规
在监管高压下,为了保障群可持续发展,不得已给出“两条红线,一则提醒”:
1. 交流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要讨论可能导致封群的敏感历史、时事、人物,不能发表与官方对立的意见;
2. 不得公开或隐蔽发微信、QQ、群号、二维码等图片、文件、链接进行引流,禁止批量添加群友,禁止发布知识付费、招聘在内的任何商业推广信息;
3. 陌生人添加好友,注意甄别、安全。
感兴趣入群交流的同学请添加微信candymind,请备注:水木量化。

--
FROM 202.20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