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
感谢……给我宣讲我的科学发现与创新理论的机会。改革开放让我有机会研究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以及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难题。我发现世界最伟大的两位自然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有根本性错误,发现大数学家欧拉不能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有初等数学证明方法。
1 实验证明牛顿力学必须修正
牛顿力学是物理学乃至自然科学第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发现实验证明物体重力有相对性——即同一物体在加速车厢上的重力与在地面上的重力不相同(牛顿和爱因斯坦以及大、中学教科书误认为相同,于是误认为经典力学定律对加速车厢来说不成立),进而发现牛顿第一、二定律必须修正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不成立。我还利用推导伽利略变换的方法推导出比它更普遍的加速运动时空变换——低速梁氏变换。于是我将牛顿力学修正为普适经典力学。相信经典力学的真理标准是实验,就应该相信重力的相对性,就应该相信可作实验检验的修正的牛顿第一、二定律取代不可作实验检验的牛顿第一、二定律是不可抗拒的。重力的相对性导致牛顿定律乃至牛顿力学的修正。要否定牛顿定律和牛顿力学的修正,只要否定重力的相对性就够了。
2 理论证明爱因斯坦相对论必须修正
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对爱因斯坦的过高评价使有人将爱因斯坦称为物理学皇帝,他的相对论是常人看不懂的天书。我发现爱因斯坦将匀速运动的洛伦兹变换说成最普遍的对空变换是错的,我导出了比洛论兹变换更普遍的加速运动时空变换——梁氏变换,于是我将爱因斯坦相对论修正为普适相对论。没有理由说只有匀速运动时空变换而没有加速运动时空变换。梁氏变换导致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修正。要否定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修正,只要否定梁氏变换就够了。物理学家洛伦兹面对物理学变革曾哀叹说——真后悔没有在五年前死去。面对牛顿定律的修正和梁氏变换,死也不愿承认它的人是可悲的。
3 哥德巴赫猜想
至今已有268年的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公认陈景润证明的“1+2”是最好的。①哥德巴赫猜想的解读——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质数之和,可理解为任何一个偶数都可以分解为两个质数。②陈景润证明“1+2”对于求证“1+1”来说不得分,证明中没有等式——偶数等于质数加质数。③哥德巴赫猜想的直接证明——将任何一个偶数分解为两个质数的方法(称为穷举证明)。因此,我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是最好的。
4 科学有腐败现象
专家们由于担心利益受损等原因,因此对我的科学发现不表态。周培源、方励之、钱钟韩、吴大猷、李远哲,他们看了我的论文后都有过复信(其中吴老的亲笔信长7页),但他们对梁氏理论不表态。中国科学家论坛组织机构成员有周光召、路甬祥,有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校长,共有院士14人,我在首届和第二届论坛都有论文参会,参会论文除寄组委会外每位院士单独寄一份,结果石沉大海。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学术部部长卢嘉(女,2004年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会上见到她,会上有人介绍她时说她当年35岁),她是哈佛大学(世界第一名校)物理系博士,美国加州大学物理系教授,我作为联谊会会员多次去信请她就我在联谊会首届年会论文集发表的论文发表意见,结果也是石沉大海。在不知多少次将论文寄中国科协后,中国科协才于2009年组织专家审评梁氏理论——《挑战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的梁氏理论》,但审评结果是“梁氏变换等观点尚待验证。”这样的审评结果意义不大。到此,我看到科学春天有乌云,看到科学界有腐败现象。
5 梁氏理论有知音
成都《电子报》总编王有春在该报多次报导梁氏理论,使不少人知道广西桂平下湾中学梁尺峰。宁夏工学院学报副主编王岳昭让我在该报免费发表几篇论文。福州大学物理教授邱荣和美籍华裔物理博士梁应权给我写过推荐信(发表于宁夏工学院学报)。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马俊如院士让我在他主编的论文集免费发表近两万字论文。四川大学物理系博士教授李后强将我一篇论文推荐给东北某大学学报。……。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论文就难在报刊和论文集发表,我感谢他们,感谢帮助我的所有朋友。
6 我找到了人生价值
无数科学家在科学史长河中无影无踪,他们生前的光环随生命结束而很快消失。我在中央党校一本文集上发表论文——《中国一个乡村教师站到了爱因斯坦和牛顿肩上》,论文题目令人瞩目地显示了我的人生价值。爱因斯坦在其遗嘱中说,除了他的科学成果不死之外其余一切都随他死去我预言:我的科学发现与创新理论不会随我死去,它必将进入世界大、中学教科书而获得永生。我的预言给大家带来刺激和思考。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梁尺峰2010年3月20日
作者,男,生于1942年10月,广西桂平市人,汉族,1966年毕业于广西师大物理系,广西桂平市下湾一中退休教师,研究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以及重力论,发表论文20多篇,联系:0775-3046023;
http://blog.sina.com.cn/Liangchifeng•王元证明“3+4”、“3+3”、“2+3”、“1+4”,潘承洞证明“1+5”,陈景润证明“1+2”,他们共同获得了1978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们的证明只能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的缩小包围圈(即减少质数个数)的逼近证明。梁氏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可竞争该奖,请有胆识的媒体报导之,请有识之士评价或评论之。
•哥德巴赫猜想的原命题——任何一个偶然都能分解为两个质数,逆命题——任何两个质数之和都是偶然,否命题——任何一个非偶数都不能分解为两个质数,逆否命题——任何两个非质数之和都是非偶然,可以证明逆命题和否命题成立而逆否命题不成立,于是证明逻辑学的论断——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其实不成立(即该论断没有普通性)。读者以为如何?
--
FROM 121.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