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C&EN Oct.7,1996,p10 报道,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 (IRRI) 的科学家 Lanti
n 指出,甲烷是一种效果甚过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气体,每年它向大气的释放量为5亿吨,
而 20% 来自稻田。稻田有机物的无氧分解生成的甲烷约 90% 通过水稻的根、茎、叶向
大气释放。其余的则被从水稻根部扩散的氧氧化成二氧化碳。甲烷在大气中的浓度远小
于二氧化碳,但是其致暖效应比二氧化碳大30倍。甲烷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也较长。它
对大气,对对流层的臭氧、羟基和一氧化碳的水平均有影响。因此,该研究所认为应当
致力于研究培植较少向大气释放甲烷的水稻品种或栽培技术。
在随后于10月28日出版的该杂志上则登载了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 Ralph Ciceron
e 的信件, 作者首先指出,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比二氧化碳短;作者又指出,据最近资料
,日本的土壤化学家 K.Yagi 和 K.Minami 的统计,全世界稻田向大气释放的甲烷的量只
有 Lantin 给出的数据的一半。而且,田间实验告诉我们,稻田释放甲烷的量受诸多因
素的制约,如向土壤添加的有机物,水稻生长期内水的管理,土壤的种类,水稻输送甲
烷的机制等等。
附注:在较早的文献里还报道过白蚁或非洲草原蚁群也会向大气释放大量甲烷。
附带可以指出,与甲烷问题相似的还有稻田释放氮氧化物的问题。水稻研究所正在
研究如何使水稻自身具有固氮能力而减少使用氮肥的问题。其实,所有农作物都存在因
施用过多氮肥而使水体和大气难免受到氮化合物污染。释放到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同样是
一种改变大气温度的重要原因。
--
FROM 202.119.3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