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年份获奖者国籍获奖成就
1901 J. H. van’t Hoff荷兰溶剂中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1902 E. Fisher德国糖类和嘌啉化合物的合成
1903 S. Arrhenius瑞典电离理论
1904 W. Ramsay英国惰性气体的发现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确定
1905 A. von Baeyer德国有机染料和氢化芳香化合物的研究
1906 H. Moissan法国单质氟的制备,高温反射电炉的发明
1907 E. Buchner德国发酵的生物化学研究
1908 E. Rutherford英国元素嬗变和放射性物质的化学研究
1909 W. Ostwald德国催化、电化学和反应动力学研究
1910 O.Wallach德国脂环族化合物的开创性研究
1911 M.Curie波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的发现
1912 V. GrignardP. Sabatier法国法国格氏试剂的发现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
1913 A. Werner瑞士金属络合物的配位理论
1914 Th. Richards美国精密测定了许多元素的原子量
1915 R. Willstatter德国叶绿素和植物色素的研究
1916 无
1917 无
1918 F.Haber德国氨的合成
1919 无
1920 W. Nernst德国热化学研究
1921 F. Soddy英国放射性化学物质的研究及同位素起源和性质的研究
1922 F. W. Aston英国质谱仪的发明,许多非放射性同位素及原子量的整数规则的发现
1923 F. Pregl奥地利有机微量分析方法的创立
1924 无
1925 R. Zsigmondy德国胶体化学研究
1926 T. Svedberg瑞士发明超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研究
1927 H. Wieland德国胆酸的发现及其结构的测定
1928 A. Windaus法国甾醇结构测定,维生素D3的合成
1929 A.HardenH. von Euler-Chelpin英国法国糖的发酵以及酶在发酵中作用的研究
1930 H. Fischer德国血红素、叶绿素的结构研究,高铁血红素的合成
1931 C.BoschF. Bergius德国德国化学高压法
1932 J. Langmuir美国表面化学研究
1933 无
1934 H. C. Urey美国重水和重氢同位素的发现
1935 F. Joliot-CurieI. Joliot-Curie法国法国新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合成
1936 P. Debye荷兰提出了极性分子理论,确定了分子偶极矩的测定方法
1937 W. N. HaworthP. Karrer英国瑞士糖类环状结构的发现,维生素A、C和B12、胡萝
卜素及核黄素的合成
1938 R. Kuhn德国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研究
1939 A.F. J. ButenandtL. Ruzicka德国瑞士性激素研究聚亚甲基多碳原子大环和多萜
烯研究
1940 无
1941 无
1942 无
1943 G. Heresy匈牙利利用同位素示踪研究化学反应
1944 O. Hahn德国重核裂变的发现
1945 A. J. Virtamen荷兰发明了饲料贮存保鲜方法,对农业化学和营养化学做出贡献
1946 J. B. SumnerJ. H. NorthropW. M. Stanley美国美国美国发现酶的类结晶法分离
得到纯的酶和病毒蛋白
1947 R. Robinson英国生物碱等生物活性植物成分研究
1948 A. W. K. Tiselius瑞典电泳和吸附分析的研究,血清蛋白的发现
1949 W. F. Giaugue美国化学热力学特别是超低温下物质性质的研究
1950 O. DielsK. Alder德国德国发现了双烯合成反应,即Diels-Alder反应
1951 E.M. McmillanG. Seaborg美国美国超铀元素的发现
1952 A.J. P. MartinR. L. M. Synge英国英国分配色谱分析法
1953 H. Staudinger德国高分子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1954 L. Pauling美国化学键本质和复杂物质结构的研究
1955 V. du. Vigneand美国生物化学中重要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多肽激素的合成
1956 C. N. Hinchelwood英国苏联化学反应机理和链式反应的研究
1957 A. Todd英国核苷酸及核苷酸辅酶的研究
1958 F. Sanger英国蛋白质结构特别是胰岛素结构的测定
1959 J. Heyrovsky捷克极谱分析法的发明
1960 W. F. Libby美国14C测定地质年代方法的发明
1961 M. Calvin美国光合作用研究
1962 M. F. PerutzJ. C. Kendrew英国英国蛋白质结构研究
1963 K. ZieglerG. Natta德国意大利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明,定向有规高聚物的
合成
1964 D. C. Hodgkin英国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
1965 R. B. Woodward美国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1966 R. S. Mulliken美国分子轨道理论
1967 M. EigenR. G. W. NorrishG. Porter德国英国英国用驰豫法、闪光光解法研究快
速化学反应
1968 L. Onsager美国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
1969 D.H. R. BartonO. Hassel英国挪威发展了构象分析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1970 L. F. Leloir阿根廷从糖的生物合成中发现了糖核苷酸的作用
1971 G. Herzberg加拿大分子光谱学和自由基电子结构
1972 C .B. AnfinsenS. MooreW. H. Stein美国美国美国核糖核酸酶分子结构和催化反
应活性中心的研究
1973 G.WilkinsonE. O. Fischer英国德国二茂铁结构研究,发展了金属有机化学和配合
物化学
1974 P. J. Flory美国高分子物理化学理论和实验研究
1975 J. W. CornforthV. Prelog英国瑞士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研究有机分子和反应的
立体化学研究
1976 W. N. Lipscomb, Jr.美国有机硼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发展了分子结构学说和有机
硼化学
1977 I. Prigogine比利时研究非平衡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1978 P. Mitchell英国用化学渗透理论研究生物能的转换
1979 H.C. BrownG. Wittig美国德国发展了有机硼和有机磷试剂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
用
1980 P. BergF. SangerW. Gilbert美国英国美国DNA分裂和重组研究,DNA测序,开创了
现代基因工程学
1981 Kenich FukuiR. Hoffmann日本美国提出前线轨道理论提出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1982 A. Klug英国发明了“象重组”技术,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染色体的结构
1983 H. Taube美国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研究
1984 R. B. Merrifield美国固相多肽合成方法的发明
1985 H. A. HauptmanJ. Karle美国美国发明了X-射线衍射确定晶体结构的直接计算方法
1986 李远哲D. R. HerschbachJ. Polanyi美国美国加拿大发展了交叉分子束技术、红外
线化学发光方法,对微观反应动力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1987 C. J. PedersenD. J. CramJ-M. Lehn美国美国法国开创主-客体化学、超分子化学
、冠醚化学等新领域
1988 J. DeisenhogerH. MichelR. Huber德国德国德国生物体中光能和电子转移研究,
光合成反应中心研究
1989 T. CechS. Altman美国美国Ribozyme的发现
1990 E. J. Corey美国有机合成特别是发展了逆合成分析法
1991 R. R. Ernst瑞士二维核磁共振
1992 R. A. Marcus美国电子转移反应理论
1993 M. SmithK. B. Mullis加拿大美国寡聚核苷酸定点诱变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
1994 G. A. Olah美国碳正离子化学
1995 M. MolinaS. RowlandP. Crutzen墨西哥美国荷兰研究大气环境化学,在臭氧的形
成和分解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1996 R. F. CurlR. E. SmalleyH. W. Kroto美国美国英国发现C60
1997 J. SkouP. BoyerJ. Walker丹麦美国英国发现了维持细胞中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平
衡的酶,并阐明其作用机理发现了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的形成过程
1998 W. KohnJ. A. Pople美国发展了电子密度泛函理论发展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1999 A. H. Zewail美国飞秒技术研究超快化学反应过程和过渡态
--
FROM 218.87.5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