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崑,男,汉族,1925年7月20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山东济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1]
1944年—1948年,崔崑在武汉大学机械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1948年—1951年,成为武汉大学机械系助教;1951年—1954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学习;1954年—1956年,成为北京钢铁学院讲师;1956年—1958年,成为华中工学院副教授;1958年—1960年,到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进修;1960年—1987年,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金属材料教研室主任;1979年—1986年,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二系主任;1992年—1995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筹备组组长;1995年,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3]
崔崑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
人物关系
纠错
妻子 朱慧楠
中文名 崔崑 国 籍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省济南市 出生日期 1925年7月20日 毕业院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 籍 贯 山东省济宁市 [4]
人物经历编辑
1925年7月20日,崔崑出生于山东济南。
1944年10月—1948年7月,在武汉大学机械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崔昆院士
崔昆院士(10张)
1948年8月—1951年9月,成为武汉大学机械系助教。
1951年10月—1954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学习。
1954年8月—1956年7月,成为北京钢铁学院讲师。
1956年—1958年,成为华中工学院副教授。
1958年10月—1960年8月,到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进修。 [2]
1960年9月—1987年6月,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金属材料教研室主任。
1979年12月—1986年6月,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二系主任。
1992年—1995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筹备组组长。
1995年,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1] [3]
主要成就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崔崑组织起模具钢科研组,首先解决少无切削工艺所需要的模具钢,这种钢要求既要强韧性,又要耐磨。崔崑与同事们注意结合中国资源条件,设计了一种含铌基体钢,在冷作模具钢中加入铌,在中国国内外尚无先例,经过实验室的研究和钢厂的试生产,这种钢的性能达到预期目标。崔崑与同事们分头去哈尔滨、沈阳、上海等地,崔崑去了哈尔滨轴承厂,在不同产品上反复试验,模具寿命达到课题攻关要求。用这种钢制做受力复杂的冷挤冷镦模具,其寿命比价昂的高速钢制做的模具有大幅度提高,这种钢还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因而较快地在汽车、手表、航天、电子、轻工等行业得到推广。
20世纪80年代初,崔崑与钢厂合作,生产一种易切削模具钢,钢的成分也有特色,可做多种用途。用此钢制作精密塑料模具时,处理好再加工,保证既有足够的硬度,又有高的尺寸精度,上海某无线电厂用此钢制作印刷线路板的模具,模具形状极为复杂,模具上有数千个小孔。崔崑采用了喷吹冶金技术和复合易切削系,设计了新的成分,开发成功新一代产品,使钢的生产工艺简化,成本降低,能用于制作大中小型各类模具,这种钢迅速推广到上百家工厂,解决了许多模具生产难题,许多工厂反映这种钢的性能优于国外同类钢*价格只是其四分之一。 [4]
学术论著
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崔崑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出版 《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2部著作。 [1] 2012年完成著作《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专著200多万字,含图828个、表646个。崔崑自学电脑、亲自整理书稿,自己画插图。 [5]
科研获奖
截至2016年8月,崔崑的研究成果共获得省、部委级以上奖励1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二、三、四等各一项(均为第一发明人)2011年又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第四)。 [6]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11年
高性能低成本细晶粒无钴金属陶瓷制备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四) [1]
1992年
高性能模具材料(彩电模具国产化)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1年
高韧性易切削塑料模具钢
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
1990年
在700℃工作的热作模具钢
湖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985年
易切削精密模具钢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81年
含铌基体钢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7]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崔崑认为,大学是人生中最珍贵、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间,希望学生们珍惜这一宝贵时刻,勤奋学习,健全体魄,提高人文素质,学好扎实本领,热心公益事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6]
崔崑认为,搞科学研究的人,要遵守科学道德;维护科学尊严,贵在诚信自律。 [8]
崔崑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一点成就,首先要勤奋。同时,年轻人要有一生的奋斗目标,要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9]
对于科学道德,崔崑认为,讲科学道德,要弘扬科学精神,不断创新,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领域,要有严肃、严格、严谨的科学作风,发表的研究结果必须翔实,要弘扬团队精神,要淡泊名利,要廉洁自律。 [10]
指导学生
截至2018年10月,作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崔崑共培养了24名博士、23名硕士。 [11]
讲座报告
2005年11月10日,受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领导邀请,崔崑做客“材料科学与人类社会”讲座,陈述了材料科学的发展与意义
--
修改:qqglmr FROM 42.58.57.*
FROM 42.5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