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聊聊我家的三个课堂(长文)
第一个课堂:民主课堂。
疫情后半段,放羊放太久了,各种行为规范问题就出来了。8、9岁的孩子,正处于第一逆反期,想法多了,行为懒了,脾气也大了,说话开始呛了。此时,打是打不得的,说也不见得说得过,有时候在家里把妈妈气的直哭。
于是开始开周会。开头的一个月,极为困难,孩子很直观的觉得这会就是批斗大会,虽然不敢公然反抗,但总是花样百出,哭哭闹闹,胡搅蛮缠,直到最终定下来,过去的事情不要揪着不放,这才把开会的秩序给维持下来。
那之后,孩子开始意识到,所谓家庭会议,真是讨论家庭的计划,也就转变了态度。因为在这个周会上,作为家长,我们有意识的将孩子的各种行为问题分解开来,一次谈一两个小话题,多的不讲,同时加大别的家庭相关问题的讨论。比如说最近家里要添置什么,要维修什么,准备去哪里吃喝玩乐,家庭成员生气的时候发泄方等等,特别有意思的是,近期有一次的周会,我们只谈了如何让孩子剩余的暑假时光能够多一点乐趣,全程让孩子提想法,提要求,明显得感觉出来,孩子已经基本觉得这个周会没有那么可怕,不仅不可怕,可能还会有很好的福利,因此,参与讨论的意愿也就更甚了。
有了孩子的参与和配合,很多对孩子的要求也就很轻松的提出,行为规范渐渐的落实下来,生活习惯如何,学习要求如何,让孩子谈想法,提意见,一旦通过,形成决议,大家签字画押。这就把孩子放在一个不好意思下不来的位置之上,慢慢的,孩子跟我们沟通的态度在转变,遇事儿开始讲道理而不是像小狮子那样嗷嗷叫。
到目前为止,家庭会议的模式初步已经形成,现在感觉还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的必要,未来有可能增加一些主题式学习和谈论的环节。
第二个课堂:电影课堂
大学时候选修过电影方面的课程,那之后,自己也学着看一些偏严肃的电影,后来也就热爱上那些有一定内容深度的电影,如果没有特别的安排,每周会温习一部。
孩子小的时候,主要是陪他看动画片,喜剧片(主要是开心麻花出品)和《哈利波特》系列,后来,他会陪着我看电影,只要电影不是特别的无聊,比如他不太能接受北野武的电影风格,他都能看得下去,于是,渐渐开始就形成了家庭内的电影课堂。
选择那些相对比较轻松,不是过渡渲染暴力,同时又不是特别晦涩和特别悬疑的片子,和孩子一起看,在电影的过程中,沟通电影中涉及的内容和拍摄技术。前者,是我们有意识去引导的,后者则是他的兴趣。
看《我的个神》,他随着PK的认识进程,也尝试着去理解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信仰体系和表达方式。看《死亡诗社》,他是跟我一起去感受基廷老师的用心和无奈。看《极盗者》,则是他在看了《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觉得冲浪不过瘾之后要去看看真正的极限运动。如此种种。
这些电影,有的他很喜欢,要求多看,有的则是断续的看。无论看完不看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能够感知的内容方面,我们可以交谈,并把一些可能的重要的概念传递给他。
家庭中的电影课堂,是松散的,但又是必要的,许多的话,可以有电影的内容和情节作为载体,有角色和台词作为依据,讲出来方便的多,也显得公允的多,也能够在他的认识中留下印痕。
至于他能从电影的拍摄技术和技巧中获得什么,那就是另外的收获。最近,他明显的对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剪辑手法产生了兴趣,我也正在帮他寻找一些电影方面的技术资料。
第三个课堂:实践课堂。
孩子渐渐大了,知识视野越来越开阔,从纪录片也好,从书本也好,获得知识越来越多,但这些知识还需要在实践上予以印证。因此,第一类实践课堂也就是知识方向的实践课堂就显得非常重要。
看完了《空中城市》纪录片之后,我们去了首都国际机场附近,观察飞机的起飞降落。学习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我们就去了景山找那棵当年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唱完了为面试准备的曲目《运河谣》,我们就专门沿着运河跑了很长一段距离。
这样的类似的实践活动,谈不上多么系统,因为不可能真正将外出的活动变成知识课堂,不过,的确能够丰富孩子对于知识本身的认识,让知识变得立体和鲜活。
第二类则是职业方向的实践课堂。如何让孩子能够感受职业的真实一面,是帮助孩子建立比较良好职业意识的必要条件。因为接触的相对多一些,他对于舞台表演的调度以及猎头工作都有一些兴趣。前者,趁着孩子在等候上场的间隙,他能够比较直接的观察和感受到幕后工作人员的工作,后来,我们又有意识的给他做了舞台置景、道具、灯光和人员调度方面的一些普及,未来有机会,我们还想把他带到影视拍摄的环境中去,让他亲身感受。对于猎头的工作,他妈妈设置了一些场景,让他根据场景做模拟,并将其模拟的结果录音录像,感觉得出来,孩子因为对人很感兴趣,竟然能够做的有模有样。
当然,刚刚说的这些,在知识方向和职业方向的实践都是不够的。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做的很局限,也不过深入,所以,现在只是一个开始。
上述三个课堂,是我们从孩子8岁多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都获得一定程度发展之后做的尝试。现在看上去,都很初步,不过,也自有其价值。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在这三个方面还要投入更多,首先是考虑的更多,其次是设计和实践的更多。我们的希望是,通过这些工作,能够以更加自然和相对比较和谐的方式,带给孩子更多的成长养分,能够通过认知方式的优化,让孩子逐步形成较为全面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并为他未来进行比较有效率的自我定位和职业选择创造条件。
--
修改:returnboat FROM 115.238.195.*
FROM 115.238.195.*
【 在 ltln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顺便问问景山歪脖树好找吗
太好找了。我们以为在山顶上,进去才发现就在主道边,一条平路。
孩子还有些许抱怨,说史料简直语焉不详(大意)。
当然,他后来还查了一下各家之言,更是觉得史料有点混乱。
--
FROM 115.238.195.*
【 在 evi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我也是这个思路,还没开始实践,先来取经。
:
欢迎交流啊。我现在的感觉还是单薄了一些,特别需要集思广益。
--
FROM 115.238.195.*
【 在 evi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单薄的原因我想是因为孩子没有主要的职业或者说志向方向,面儿铺的广,主线不清晰。我们家目前立志要当动物医生,我的实践基本围绕动物和医学两个专题铺。不过我估计上了小学以后会被打脸,迅速的投入其他学科的怀抱。学前先这样儿吧。
: 家庭会议上回看你说了就想试,结果回家跟她一说,她跟个傻子一样看着我,我感觉还有点早。我家叛逆期开始的早而且持续,你们青春期遇到的问题,在我家一直存在,所以家庭会议的形式我还是想用起来。上回给她报了个合唱团考试,没提前跟她打招呼,气鼓鼓的表示坚决不考,最后跟她说不用复习去裸考才算消停了。
:
我们家当时说要开家庭会议也并不顺利,是后来一点点做起来的。孩子们可能会直接认为,你看,这就是对付我的新招儿。但这件事情很值得去做。
我觉得孩子们很早的树立比较清晰的职业理想是很困难且不明智的事情。我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想法实践起来资源不足,包括孩子只是一个人,积极性没有那么高,另外,有的地方想去但是有门槛有限制。
此外,这几个方面都还在尝试之中,所以做起来也不是那么的顺手和自然。
--
FROM 115.238.195.*
【 在 ltl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家也是个小历史迷,哪天骑车去找找
北京的胡同还是很值得去寻寻历史印记的。
我准备等过段时间带孩子去寻找北洋政府的旧迹。去年我们在天津看了一圈,感觉孩子还挺感兴趣的。
--
FROM 115.238.195.*
【 在 Adelheid 的大作中提到: 】
: 树是后来栽的吧,真的早没了。话说南京鸡鸣寺还有口胭脂井,一看就假,那么小,陈后主怎么可能带着张丽华躲里面。
都移植两次了。按照故宫博物院的说法,崇祯就是在当下那个位置上吊自缢的,但是树早就被破四旧了。
--
FROM 115.238.195.*
【 在 evi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职业规划是可以变的,人一生转三五次行都是很正常的,早点开始并不会限制人生未来的发展。
:
是的。是这样。我的意思是不必要太局限,而是多一些不同职业方向的了解。
--
FROM 115.238.195.*
【 在 evi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认为要有一条主线,早点让孩子体会深入到一个专题是什么样的,体验理解力的积累是什么样的。很多家庭用艺术或者体育做积累体验,比如钢琴。我不擅长这些,所以选择自然科学做积累。假如她以后不喜欢了,就当是一种业余爱好了,别人爱好弹钢琴,她爱好动物百科,也是一样的。她从一开始对动物表面的了解,到现在关注食性、夜行昼行、毛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尝试理解界门纲目科属种,甚至因此把兴趣扩展到了地理。作为一个五岁的孩子,我认为她对于动物的兴趣和深入研究,给予她理解力和思维弧的牵引力,还是相当大的。这要是当时选择了钢琴,估计已经鸡飞狗跳了。家长不懂,引导起来就太难了。
:
你们做的真是挺深入的,真好。我们这方面做的还是不够,虽然在艺术教育上做了不少的工作,比如说音乐剧,歌剧等方面,但是依然缺乏整体性。而且,我们在科学上着力的不太多,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我刚才说的单薄,其实也是考虑到这样的局限性,毕竟不同的人,关注点,擅长点都不太相同,所以,能够深入引导的领域也就有所局限。这方面,如果可能的话,不同的专业引导能够做一些糅合,对于孩子的综合塑造是很大的促进力量。
--
FROM 115.238.195.*
【 在 rabbitice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贴,很多想法不谋而合
:
欢迎多讨论
--
FROM 115.238.195.*
【 在 changrcees 的大作中提到: 】
: 做法很赞,学习了后续多多分享经验哈!
谢谢。慢慢来丰富完善。
--
FROM 115.23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