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回复晚了。最近事情多,本来想静下心来好好看作文,结果拖到今天才有空。
先说写得好的地方。小朋友平时读很多小说什么的吧,有很明显的模仿痕迹。这里的模仿,我是指好的模仿。尤其第一篇,我读完之后想起了欧亨利啊。埋伏笔,揭悬念,已经很有些意思了。
另外就是细节描写,可以感受到小朋友有很丰富的想象力。提到想象力,很多人以为天马行空才是想象力,其实并不是这样。文学创作里的想象力,很重要的一个用途是构建:构建虚拟的人物、场景和事件,想象出足够的细节从而让读者感同身受。这一点上,第二篇做得非常好,读者一边读一边能看到整个故事在眼前展开,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对话和动作,仿佛看电影一样。
单说写作文的语言运用能力,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很好了。以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写到这一步不容易,而且随着阅读更多更深,笔力还会继续提高的。
最后说说可以改进的地方。说是“可以改进”,是因为这两个作文的限制不在于笔,而在于心,即小朋友见识有限,写不了那么深。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也是以后年龄增长感悟多了自然会提高的方面,不算缺点,也没必要在这个年纪强求。
第一篇,浅的地方在于,作者没有想明白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或者说,大概有那么点模模糊糊的感觉,但是想法不够犀利。
第一篇有两条线,一条线是个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对普通夫妻在疫情期间的抉择,衬托整个大环境下抗疫群众的无畏与奉献。另外一条线是这对夫妻之间的质朴而深沉的爱情,因为担心对方,也怕对方担心,所以不约而同选择了隐瞒。这两条线里前一条是暗的,后一条是明的。而明的这一条里,质朴的爱情是表面上的,深沉的爱情是骨子里的。所以吧,这个故事看似很简单,但作者要完成的表达任务很复杂。现在,作者的笔力只是达到了“把这个故事讲明白”的程度,至于明与暗,表面与内里,这些处理就顾不上了。
顾不上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无关情节太多,相关铺垫不够,逻辑不通畅。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一些动作描写冗余,而对于“沉默吃饭”这件事却又缺乏必要的铺垫。然后,人物对话过于做作和疏离,在缺乏对二人关系铺垫的前提下就很难讲得通。这两位的关系是七年之痒所以不想说话吗,还是昨天刚吵完一架所以现在心情不好,还是双方性格如此天生就是闷葫芦。作者描写了一个不太正常的夫妻相处的场景,那么在之前或之中就要对这个“不正常”给予铺垫,不然读者就无法代入这个故事,毕竟故事中的场景跟现实生活经验差得太远了。
要在这方面改进,可以回头多看看欧亨利或者悬疑小说什么的。不是看热闹哈,而是看别的作者怎么通过铺垫细节从而让一个出乎意料的故事逻辑通畅的。
第二篇的问题有所不同。这篇叙事线并不复杂,就是一个散文小品。单纯从描写的角度来说,文笔已经很好了。但从故事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缺少“心”,就是情感传达反而不如第一篇明确。小朋友回顾这篇文章的话,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希望读者读完这篇文章记住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想写送物资人员的心路历程和所见所感,那就要用心去设计这个心路历程和所见所感,直接用“也曾犹豫过,但是为了心中的大爱,就加入红十字会”一笔带过,这个粗糙的处理方式削弱了全文的吸引力。从逻辑上来说,心路历程和所见所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有了心,所以有了见闻;因为有了见闻,所以强化了心。可以尝试把对于心路历程的叙述融合到路上见闻来写,就可以避免这种生硬和故意拔高的感觉了。
【 在 shu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赐教 六年级
: 都是疫情相关的
: 后面那篇是根据一个新闻报道的真事改写的散文
: ...................
※ 修改:·tokilltime 于 Sep 28 16:29:35 2020 修改本文·[FROM: 111.192.62.*]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newsmth.net·[FROM: 111.192.62.*]
修改:tokilltime FROM 111.192.62.*
FROM 111.1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