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因语料而异。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语料里汲取不同的心得。一般来说,揣摩着读每字每句,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能挖掘到的信息都挖到手,而不是蜻蜓点水只看个故事热闹——做到这个程度,就是精读了。
以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精读一篇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掌握新字新词新句新修辞。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部分,小学中高年级就可以自己查字典查教辅搞定了,不用多说。这是精读一篇文章的基础。字词看不懂自然谈不上读懂文章。
2. 对全文结构和主旨的把握。这个方面听起来很玄乎,其实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基本上每篇课文教学时都会有数段落、分段分层总结大意、总结全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吧,这些就是在锻炼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本质上就是反推作者的提纲,所以是真的很重要。练熟的话,比如我这么熟就行,读高考卷的阅读语料,一眼扫过去提纲结构就在心里出来了,庖丁解牛,答案就跟卷子自动高亮标记一样晃眼。大家说这样答卷子吼不吼啊。
3. 以上两点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最困难的一块,也是语文教学里最容易被诟病的一块: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个推测分为好几种:对于文章某个具体句子或段落的推测,对于作者某个修辞手法的推测,对于全文中心思想的推测,等等。
不太了解写作的人会觉得这种推测都是扯谈,明明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怎么还能让学生去答呢?
那么问题就变成,作者到底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答案是,有些作者有些时候确实意识不到,“凭感觉”就写了;但有些时候、尤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写作人写东西,他们是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
举个例子。我之前提到过我带娃做过一次精读,语料是dr.don这篇文章,我给娃提了很多推测作者写作意图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有标准答案吗?有的。作者何伟曾经专门讲过他构思这篇文章的过程,我其实是逆着他的思路出的题。
(问题列表:
https://m.mysmth.net/article/ChildEducation/1431939何伟讲解:
https://m.sohu.com/a/439096227_99944060)
我要特地指出这一点,因为我不希望大家认为写作或者阅读是玄学。我们相信一个能力是有规律有方法可循的,才能把这个能力学到手。至于那些“凭感觉”的作者,对他们的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他们没有仔细回溯自己的写作过程(因为没有必要跟读者解释),所以也讲不出来自己当时在想什么;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当时真的什么都没想。如果遇到有必要解释的情况,比如何伟既是作家又是写作课教授,他要用自己的作品做例子讲写作,那么他是可以回溯自己写作的心路历程的。
再举个例子,经常被拿来当笑话讲的鲁迅的两棵枣树。我建议先去认真读一下全文,或者至少读一下前几个自然段,然后思考一下这是不是一个笑话。鲁迅这个写法是很明显的镜头感,镜头定格一棵枣树,然后定格另一棵枣树,然后上移到夜空。当然鲁讯写的时候肯定不是一边说“我要给你们写给镜头感”一边写两棵枣树,但他的写作能力和技巧实现的效果就是这样的。他这篇文章中很明显是有情绪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呢?鲁迅确实不能给我们一个正确答案,但我们也能明确感觉到一些东西。这肯定不是狂喜吧,但也不是沮丧。从全文来看这是正向的,但又不确定的。那么这种正向的不确定的是什么?至少可以答出来“希望”,那么伴随着希望的情绪又是什么?以此类推,就算不是真的符合鲁迅的原意,但至少大方向是不会错的。
所以换个人能不能这么写一棵枣树另一棵枣树呢?可以,如果他也想用这种定格镜头的方式,如果他也想通过两棵枣树寄托某种情怀。鲁迅这么写不是因为他是鲁迅,而是因为他想通过写枣树表达一些东西。这个开头好不好,是这篇文章本身和传达的信息决定的,不是“作者是鲁迅”决定的。
到这一层,对于学生来说就相当有难度了。揣摩作者想表达什么,需要把自己代入到作者的角色,从作者的角度看文章,这需要对作者本人和社会历史背景有相当的了解。可以找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回溯,但这种资料相当少,因为很多作者是干脆不跟读者解释的。除了认真学习每一篇语文课文外(这个至少有答案),多读名著然后读名著分析或许是个办法,总之这个单靠小朋友自己有点难。
4. 最后一点是根据作者意图反推作者的写作手法。也就是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什么样的逻辑、什么样的修辞之类,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的。这个地方中国考核的不严,顶多就阅读理解里有几道题。美国八股SAT写作就是考这个,有兴趣的可以找篇范文看看。这个部分看着复杂,其实就是套路,因为结构逻辑修辞方法能达成什么效果,基本上是固定的,熟了就知道了,不熟的话找本知识手册背背就知道了。
上面四步做完了,这篇文章就被吃得渣都不剩了。好了,大家学会了吗↖(^ω^)↗
※ 修改:·tokilltime 于 Aug 1 19:44:16 2021 修改本文·[FROM: 117.136.38.*]
※ 来源:·最水木 客户端·[FROM: 117.136.38.*]
修改:tokilltime FROM 117.136.38.*
FROM 117.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