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突然发现钢琴不是因为古典而厉害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
FROM 183.179.53.*
上原广美不挺火的吗
【 在 refacto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而是因为沉浸在过去,很多琴童从来就没有接触过复杂的现代音乐比如爵士乐而变得不厉害,不够有档次了,只知道古典和弦,从来没接触过复杂的现代爵士和弦,沉浸在孤芳自赏中,难怪李云迪这种天才钢琴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想弹琴
--
FROM 73.162.146.*
我也是外行,就是陪孩子学琴,这些年时不时听小课老师说说
作曲家的目标,不是为了好听,而是为了表达思想,里面有他的想法
所以“好听”,不是好的作曲的标准,能引起人思考,传递对社会对人性思考的,这个貌似是作曲家水准的衡量
有些作曲家那是把“好听”等同于低水准,或者没有多少思想的。比如肖斯塔科维奇,他的作品在斯大林时代,被美国狂热追捧,但其实他也可以为了换取生活费做点好听的曲目,即便是这种,也是高水准的,类似于托尔斯泰写的笑话,也是高质量的。
对我个人来说,好听也是我目前的不自主选择,也还不理解好的作曲家的思想的表达,但是音乐专业的人,他们知道一些某些作曲家的和弦是想表达啥的,有时候老师说,拉了肖斯塔科维奇的曲子,会读出赞美中的纠结与痛苦,在谱曲中有传递
我理解,作曲等同于写作,只是比写作更抽象,也给了受众更多思考想象的空间
【 在 evi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我觉得不一定,就一般人欣赏水平来说,工程化曲子已经够好听了。不过我没啥发言权,我属于听不大出来经典和好听差别的。
:
:
: ...................
--
FROM 111.197.86.*
我也是外行哈
就说说自己的很业余的理解,供大家批评。
像这些人的曲目,就是作品要表达的东西很直白、清晰,好听,也传情,但味道还不是那么浓郁,因为曲子里面的喜怒哀乐起承转合都很简单,表达的东西,多少人也都表达过,没有新意,还达不到带给人更多不一样触动的效果
类比于写作,就是鲁迅写的东西,即便我们不在那个时代了,但依然觉得他反应的东西,人性的东西,那是跨时代的。鲁迅牛在琢磨透了,看到了超越时代本身的东西,并把它很自然的揉到文章里
当然,这些作曲也属于精品了,但还不到经典。经典大约就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大浪淘沙,留下的那些曲目
【 在 usbdevelo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像谭盾 和红楼梦的作曲王立平 西游记作曲 许镜清 还有很有名的徐沛东这种作曲之间有什么区别?
--
FROM 111.197.86.*
音乐表达情感还可以,表达思想需要很高的欣赏门槛,反正我是到不了这一层。不像文字,对大多数人还是友好的。
【 在 shining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是外行,就是陪孩子学琴,这些年时不时听小课老师说说
作曲家的目标,不是为了好听,而是为了表达思想,里面有他的想法
...
--
FROM 59.109.159.*
确实,大部分时间我绝对能从曲子里听出 烦躁....
【 在 evilpig (巫珠) 的大作中提到: 】
: 音乐表达情感还可以,表达思想需要很高的欣赏门槛,反正我是到不了这一层。不像文字,对大多数人还是友好的。
: 作曲家的目标,不是为了好听,而是为了表达思想,里面有他的想法
: ...
: ...................
--
FROM 221.223.51.*
我也get不到
这个大约和读书一样,读得多才能读出其中的门道
谱子读得少、听音乐听得少的话,那是很难摸到门了
所以这个多少还是有门槛的
有些人说不用管听不听得懂,你就听就好了,爱听就多听,也是个很好的入门之法
到之后还是得跨过不懂的门槛,才越来越有意思
【 在 evi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音乐表达情感还可以,表达思想需要很高的欣赏门槛,反正我是到不了这一层。不像文字,对大多数人还是友好的。
:
:
: ...................
--
FROM 111.197.86.*
复杂的。。。。现代音乐?。。。。
--
FROM 219.143.70.*
【 在 refacto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恩
: 古典音乐像人类自身一样
: 并没有绝种或者停滞不前
: ...................
前面有个人说的对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
FROM 219.1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