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续前贴,今天去初中签约(非京)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能同意更多
: 我再补充一点:如果孩子在小学,数学方面没有得到适度开发和丰富的话,越到后面越会体现出理工基础的乏力,top2的不少高分孩子没法轻松对付哪怕最基础的高数,就是很明白的例子
通过讨论,也在调整看法。
天赋是天生的,不可提升;智商是认知能力,可培育的;依此可认为奥数就是检验智商的工具,检验认知能力,以前把天赋与智商相互混淆了,所以观点不清晰。我比较多的感受到智商是可以开拓的。
昨天陪小儿做奥数题,发现小娃关于比例的辨析度已经很强了,能较快理顺参照物(分母)不断变换的比例关系,比例这一块的基础算建立了,可以进阶以比例为基础的内容学习了。
--
FROM 221.223.196.*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做这么明晰的分类倒是方便讨论,但是对实操没多大意义吧
: 我觉得不存在家长会认为自己孩子天赋超群,而放弃在认知上对孩子的拓展和加深。
: 其实这个举个我家体育的例子就说明问题了,因为体育比学习更要求天赋。我们属于体育特别没天赋的,有个同事家孩子体育很好,两个孩子在一起很明显的差别刚开始。所以为了孩子不成为班上倒数第一,体育锻炼是我们付出最大的地方,到高中后,我家孩子体育已经能达到平均水平了,虽然还比不上那孩子但是基本都是满分了。
: ...................
其实有挺大现实意义的。
把天赋和智商分开评价,可以更理性的确定目标,
存在天赋尚可但智商开发不好而甩锅天生的,不利于上进。
同时努力上进过程中也要理性看待天赋差异造成的智商开拓差异,要正视差距,不要蛮“卷”。
天赋与智商本就不是一个概念,清晰分开能很好地解释现实各类情况。界限清晰对行为的评判更科学。
--
FROM 221.223.196.*
【 在 lilyhous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机构也没多少北师大毕业的呀,因为北师大本身师范专业就很少。
: 现在年轻老师就很多北师大了,我们3年级语文老师就是北师大本硕,博士在读,然并卵,连纪律都搞不定,4年级就把她换掉了
: 我们就两个数学老师,一个首师大汉语言文学毕业女老师的教一二年级,另一个首师大毕业的男老师,教了4-6,还是更喜欢第一个老师,更细腻。小学内容就那么一点,还轮不到拼老师做题水平的程度。这两老师年龄都是50以上了,所以学历要低一些
低年纪还是需要老师学历高的,我娃小时候总有问出一些问题,我无法回答的,只能用我的理解来解读,境界很低,一般的研究生也达不到导师的功效。老师水平越高,开的窗越大。
--
FROM 221.223.196.*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一说还挺有道理
: 现实中操作其实就是用一个简单的原则:看孩子时间是否够用保证吃饭睡觉体育锻炼时间,看某科是否很轻松再决定拓展,以及使出7分力给孩子留3分空白
:
回顾了一下带娃过程:
我家娃有个非常好的品质,认输但不放弃,高看别人一眼,低看自己一线,但从不躺平,就按着自己的节凑走。娃才艺不好,幼儿园主流模式对这类娃是不友好的,娃在才艺表演被淘汰后,隔着园门铁栅栏默默地往里看,我对娃说:“每个人有擅长和不擅长的,在你不擅长的领域比不过别人的”娃马上就眼泪汪汪了,看着我说:“爸爸,可是我想赢”。那时娃好像还不到中班,和我交流无碍,回想起来是早慧的,但当时看不出来任何特长,娃却想得到胜利而不得,对别人来说也算个透明人了,娃就这样默默地在幼儿园按部就班地“努力”,之前所有的亮点就是40天去妇幼保健院体检,能双手把整个胸部撑起来抬头,护士表示惊讶;再就是还不会行走时,看见电视播放,没被影像吸引而爬到电视边努力往电视背板后面看,当时有些惊讶,其它没发现啥。
中班的暑假,4岁多,因大娃(3年级)在学校兴趣班学围棋。我偶尔检验了大娃的水平,小娃看见就想学,我觉得太小,不教。小娃连续3天求我教他围棋,我就试着教了。结果撞到了他的长处,跳跃式突进,这个暑假就把大娃(5级)给赢哭了,第二年春天送他去活动中心学棋,直接进段位班学习,还是跳跃式进步,很快进入前3(摸到业3左右),后老师出现意外身故,小娃突然就兴趣平淡了,我也无意娃走围棋路,小学1年级介入小奥,最初也是跳跃前进,随着年龄增大,跳跃周期拉长且不明显了,我们刷题但不算多,我能感觉到他思维能力还在进步,但并不能输出好的成绩,至今,我在静待娃再一次的跳跃,可能有可能不再有。
之前把智商多少等同天赋来看,我带娃的经历是智商可以锤炼,娃也是一个个思维节点理解到熟悉而取得突然的明显感受到的进步,所以偏向否定智商固化论;最近把天赋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剥离出来,一切就清晰了,实操的一些对象经过锤炼磨合后,智商的有关表现会提高的,但天赋是先天赋予且固化的。
经反思,我觉得娃的天赋算不错的,我相信娃是能进行融合并进化的。
学习不在多、快,在于思维理解到位,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
FROM 221.223.196.*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孩子其实也部分地看家长,我们那会儿某西城牛校点招时会对家长双面,呵呵。有你保驾护航你家娃不会错的哈
: 想起我孩子学棋那段经历了,半决赛时看到对手明显犯规了也视而不见,最终无缘决赛,回来还无所谓地跟我聊,我问他你干嘛不当时指出然后快速赢了他进入决赛呢?他说没必要我不犯规就行了。他好像对输赢并不是那么在乎,所以我觉得他不适合这种竞技性的项目,当然我的这个判断也从来没告诉过他。
:
首先能看出你娃心性好,包容度应该不错;
其次,志不在此了;
或者,心性致远,不计较一时短长。
--
FROM 221.223.196.*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孩也是随我了,属于特别不喜欢争抢的。
: 不过一般也不轻易放弃倒是,就是对自己的弱项会比较坚持要努力做好一些,所以小学时我给他的目标是争取各方面都别做班上倒数第一,那样就不那么显眼了哈哈
你们那是好的小学,都不弱。
我娃是渣小,现在普遍关注教育,绝大部分娃还是努力学习的,
但有几个“雷锋”,总是不及格,考三四十分的都有,帮大家托着底呢。
--
FROM 221.22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