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觉得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的是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
: 掌握渔的能力
: 因为我们不可能跟孩子一生一世。
: ...................
赞同。我正在如此做。
--
FROM 125.33.204.*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分享案例如何?
:
:
孩子们现在做的就有:
1.用思维导图整体课本篇章,整理学科知识,整理笔记
2.用“费曼学习法”讲解知识
3.用“逆向思维”解题和讲解题目
4.用文章阅读的“要素框架”辅助阅读
5.用“主干法”和“段落结构法”高度总结文本信息。
这些都是“渔”而不是鱼。
--
FROM 125.33.204.*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方法对家长要求太高,家长得备课还得先学一遍。
: 我几次考虑是不是按你的方法先提升自己,再帮帮孩子,主要是想建立语文的学习系统,而我当年的语文学习是毫无系统性的,虽然考试不差,其实感觉没学好,没有知识体系。
特别赞同你的说法。
事实上,我是自己学习了很多东西之后,才敢于在技术层面上指导自己的孩子,包括语文,我很长一段时间根本不敢指导,害怕与考试的教学造成冲突,所以,即便到现在为止,我都不敢在字音笔顺等方面发言,因为现在的教学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
教育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如果我们联想到自己上学那阵儿,包括现在,许多老师作为专业教学者,甚至都无法讲明白课程内容,就很能理解其中的复杂程度了。正如你说的,我们即便可能自己学习的还不错,但是,内在的很多内容我是不明白。最近我很汗颜,以我当时对学习的浅薄认识,到底是如何拿到高考的高分的?可能真的就只是靠“刷题”了。
但显然靠“刷题”是有问题的。我当下的考虑是,一方面,家长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学习能力方面的指导策略,另一方面,更主张用学习能力提高的具体策略直接让孩子学以致用,比如说我一直在提倡的“逆向思维”的解题思路。
语文的系统,我最近读了三本书,分别是《七十二堂写作课》、《美国孩子阅读技能训练》和《美国孩子写作技能训练》,更加感到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进行系统指导的必要性。这其实对于家长的要求就更高了,得充分整合。我现在也在试图做基础的整理,会对这些可以借鉴的内容融合和优化。
--
FROM 125.33.204.*
【 在 fbf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明显都是术,而不是心和意啊
: 发自「今日水木 on SM-G9910」
我想你说的主要是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问题,我之前只是侧重了“渔”这一方法。
关于动机方面,当然也有针对孩子不同的策略,以我家孩子为例,我们采取的办法就包括:
1.因为很早的时候就在培养他“重承诺”的行为品格,后来的学习任务和目标,都是和孩子一起商量之后,得到他的确认之后才进行。比如说,我们两年后不得不去广东上学,因为广东中高考都很难,所以,现在就已经在讨论到底如何面对有难度的学习和考试的问题。
2.不断提升他的“学习胜任感”和“掌控感”。他在自学高斯的时候,也遇到很多难题,通过帮他梳理思路的方式,让他感觉到这些难题其实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后来的畏难情绪就越来越少了。
3.用他的兴趣为动机迁移的出发点。我家孩子很喜欢看国际大专辩论赛,反复的看,基于这种兴趣,我们就鼓励他自己学习一般逻辑,鼓励他自己写辩论文字,鼓励他很好的完成论说类文本写作。
类似这样。孩子各有不同,采取的动机激发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总是有办法的。
--
FROM 125.33.204.*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费曼:费曼学习法是什么?
嘿嘿,费曼问:我啥时候在中国成学习网红了?
--
FROM 125.33.204.*
【 在 juliand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能说刷题是有问题的呢?
: 就是因为你刷题了,然后你的命运改变了,你现在才有余力想这些问题,你的娃才有可能有些许进步
: 如过你没好好刷题,现在天天送外卖,你有精力和实力想这些么?你只会盼着你娃刷题改变命运的
: ...................
我可能没有用好词。
我说的问题是,虽然我刷了很多题,但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不够透彻,同时,与我一样刷题的同学,考得甚至还没有我好。这中间肯定有并非“刷题”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至于我本人,不好好刷题,也不会天天送外卖,即便我觉得送外卖其实是一件很好的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考虑我所讨厌的某些职场风气或者行为)。不刷题的人,考不上大学的人,甚至考不上高中的人,许多也干了今天我自认为完全没有能力去做的工作,比如说做出很好的企业。这更能说明,纯粹刷题一定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我觉得,今时今日的家长,在考虑孩子学习问题的时候,是有能力考虑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或者学习策略的。
--
FROM 125.33.204.*
【 在 juliand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有能力考虑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或者学习策略的。” 嗯,支持这句
: 就像考试也有策略一样 —— 读书更多、工作更好的家长应该更有策略地帮助孩子在这个马拉松型选拔过程获得更有是的地位,如此才能在生存之外有余力考虑其他。
: 我也是工作很多年见到更多更优秀的人之后,才理解了小学就知道的老师说的错题本、知识点总结到底是什么。在整个以考试为工具的阶段,对这个完全不理解,以为就是抄书上的各级目录和黑体字、方框内的公式
: ...................
是啊。比如说现在的我,再去参加考试,肯定要特别注意研究考纲、考点、命题逻辑、真题和题目深度解析的,可是我自己上学那会儿,别说自己不懂,老师都没讲过这些,学习的时候,就少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再比如,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肯定要优先掌握内在的规律、逻辑和方法,但是,学生往往不明白这些,甚至于部分老师也不懂。
现在我们这一批家长成长起来之后,其实就可以把这些经验更早的给孩子们。B站现在有的老师讲高中学科,讲得是真的比我们当年的老师好太多了,孩子们学得也很清楚,这就是“刷题”之外的东西。既然有了这些,我们给孩子们的支持自然就更大了。
--
FROM 125.33.204.*
【 在 juliand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我不爱学习,也不打算让孩子热爱学习
: 还是把这个事儿当工作一样,建立能产出更高绩效的认知、方法
: 我喜欢学的东西,也不怎么介意是碎片化学的,不懂的随时搜索,而且大部分能记住,后面看多了就能自己联系起来了 —— 没有任何绩效压力,哈哈哈
: ...................
其实也是很好的方法,我的学习方式不太一样,但也管用。
不过作为家长,让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有效率一点,这个方向不会错的。如果能举一反三,干嘛就非得做很多题呢。
--
FROM 125.33.204.*
【 在 juliand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练成肌肉记忆,做题更对、更快,才有时间、精力来思考
: 比如,我现在思考就不是因为自己做的更对、更快,而是看到一些事儿懒的动手,牺牲了一部分绩效,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
: ...................
我的学习经历倒是一直在提醒我,一定要在更底层的基础上做题,不过一大原因是,我反应比较慢,如果缺乏透彻理解,我就没有那种反应能力。
--
FROM 125.33.204.*
【 在 juliand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门课讲的那些,都有典型的题型,还是能构成肌肉记忆的。之后才有精力思考、总结,而且效果更好。
:
:
我现在考虑的就是融合解题和思考在一起,暂时在做的是一个8步骤解题,感觉效果还不错,尤其是面对大型题目。
--
FROM 125.3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