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娃对数学的感悟
首先,我没有给这家机构做广告或者推他的道理,我也不赚一分钱。我娃在文中也没有提及机构及老师的名字。是板友根据细枝末节认出了老师。
其次,所谓的更熟悉的经验,也只是我跟孩子的个人经验,与其说对这个机构有多熟,莫不如说我认可孙维刚或者是他这些继任者们的教学理念。能力达到了,获得任何比赛的奖项就是搂草打兔子的事儿。如果非要用一个标准来衡量的话,实在是没有。我娃文中写的成绩突飞猛进,厄我想可能大家理解有些错误,是因为我们有注意力缺陷和障碍,他的数学成绩真的不那么好,比如说原来考个七八十分,现在能稳定在九十五分以上,像幼儿园说的用蒙特梭利教学法孩子会怎么怎么样,可是那些没有用过他这种方法的那个孩子就真的不好吗?或者说用这种方法教育的孩子就都是天才了吗?
再次,主要是像有的版友说的一样,我们家孩子可能确实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尤其是在学习上面,包括我本人也比较崇尚西方式的教育,目前的这个形势当然如果在国内,目标不是出国形势不确定的话,肯定也要兼顾着中考高考嘛,所以我们平时是两套教育方案,一套是大部队跟着学校走,还有一部分是像米国一样进行home school。很多人都说美国的数学简单,实际上它的内容很宽泛,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小学学图形对称,翻转翻折旋转,在英语的题里边儿,非常的旋多和复杂,如果娃做错了,那么他会提示你错错哪了,然后还会有图形,动图去来帮助孩子理解。这也属于刷题的一部分,我个人也不是说非常反对刷题,适当的练习绝对是有好处的。但就像陈老师说的,你这题不会哪儿不会卡在哪儿了,卡点是哪儿,找到卡点了,你不就知道从哪下手了吗?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这句话,你理解的有意疑义,练习里边会用语言简短的语言和动画图像解释的很清楚。当然机构不管怎么说,戳中家长的焦虑点,比如说来我机构就能提分,多少钱家长也愿意,就是卖情怀或者打着一个什么样的幌子,机构毕竟是需要盈利的,再卖情怀也得有个成本价,也没有说我忽悠你很多钱,一千多块钱的事儿,人家也犯不着,我娃当时学的时候,我只要要求他不厌烦,数学别被老师给逼的,最讨厌数学,看见数学脑袋疼,有兴趣愿意钻研,就跟陈老师的理念不谋而合了,而且数学本身也不是一个死记硬背或者说就是现阶段教育学的这点计算和套路而已,我也想忘让娃在以后面对其他人生中的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对这件事情客观的看待,而不是说我不喜欢或者说我只了解了解到他一个极小的分支,就卡在这儿了而不能了解更广阔的天地。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在 pennyzo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确实不了解,说话可能有失偏颇。但是你们既然那么熟悉,能不能在技术细节上讲一下,这个教育理论尤其是数学教学相比其他方法的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FROM 223.104.42.*
这样说就是你的认知,我也没必要跟你杠,但是如果你有需要,我会提供一个题目给你看一下,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自己独立思考,思考得出来不,甚至就现在的你来思考一下这样的题。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在 SYSQP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觉这数学还是没学懂...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FROM 223.104.42.*
没事儿,发娃这篇文章让我很惊讶娃对数学的理解,客观深刻而且结合了娃自身的经历,是娃六年里的优秀学后感,想想娃小的时候上外教课,当老师问起最讨厌哪门功课的时候,娃回答数学,最喜欢什么的时候回答数学,因为字少图多,傻萌傻萌的,一眨眼就长大了小学毕业了,虽然将来怎么样我说不好,但家长做好托底,三观正不违法就让娃自由发挥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在 fifthbeatles 的大作中提到: 】
抱抱~别往心里去。愿意真心分享的家长我都很尊敬,毕竟对我们小低年级来说,找到这样的信息也很不容易。
给孩子找到了适合他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FROM 223.69.3.*
没那么脆弱,我也是在不断成长的人生中总结经验发展认知的,而且也不是说娃学了陈老师的课,数学就好了,可能认知到了,知识的卡点在上课过程中无意间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了也说不定,就像很多人说的知识碎片娃链接起来了。 想起看过一段话,大意是人生分为几个阶段,一无所知,一知半解,无所不知,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在 pennyzoe 的大作中提到: 】
抱歉啊,在网上口无遮拦惯了,依着自己的判断直接给了怀疑。
祝贺你,能找到因材施教的优秀老师很不容易,数学拉起来的同时语文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FROM 223.104.42.*
就这个我还想多说几句,我只是认可陈老师的这个爱上思考系列的课程,其他课也没上过,无从评论,但那个思辨课我试听过一节,就不太认可,可能跟老师的教学方式风格有很大关系,学习无论什么慢就是快,比如语文阅读课,我个人觉得同样北大的邵鑫就比陈周讲的更容易接受,所以适合的老师比所谓好的老师更重要。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在 pennyzoe 的大作中提到: 】
抱歉啊,在网上口无遮拦惯了,依着自己的判断直接给了怀疑。
祝贺你,能找到因材施教的优秀老师很不容易,数学拉起来的同时语文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FROM 223.104.42.*
说来惭愧,我娃中文阅读写作也不好,尤其是作文六年基本都是网上抄的,但抄也有原则的,比如至少查找3篇文章,东凑西拼的,也要有些自己的思想意识,经历,行为在里面。
现在的娃们生活的时代不一样了,以前我也纠结是否一定用纸质书或请老师去提升阅读能力,后来现在也想通了,时代不同了,娃们的接收信息渠道也不一样,语言的学习都是相通的,只是家长要过滤掉不良碎片信息。我娃不近视,所以支持影像,声音,电子书的学习。
阅读和写作就是输入和表达的过程,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想学好不容易,因为阅历与经验不够,家长要做的是引导,1.保持住娃的好奇心2.发展想象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3.联想能力,适当场合的搭配应用能力,4.逻辑能力5.补充常识知识,6.家庭讨论。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举个例子娃读一篇文章,叶广芩的耗子大爷起晚了,按照灰姑娘国外老师的引导方法就可以,如果不知道可以搜一下,主要讨论人物,那个时代的耗子丫丫放到现在跟你的生活有重合点吗?为什么,最终得出结论,哪个时代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童趣,而不是干巴巴的老师让写个命题作文童趣。
好奇这真的是叶广芩小时候的亲身经历吗?查找作者生平,教育背景,成长经历,也可以了解人生是多变的,一个下乡插队的赤脚医生成为京味作家,顺便普及时代背景知识,下乡,改革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我国经历了几代领导人。
哪个细节最让你记忆深刻为什么,想象005被喂辣椒面的时候,这样的场景合乎情理和逻辑吗?这样算虐待小动物吗?你吃辣椒的神情跟005有那些异同?老多晚上不睡觉的时候,你是他该怎么办?怕尿床的老多尴尬时刻你有过吗?
反正读完了就要不停的思考输出,常识科普的要读的广,小学阶段大概有个逻辑基础,分得清事实,想象,证据,观点,判断稍微复杂场景下娃作为期中一员,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试图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影响别人,说服别人,高年级再进一步提升。故事小说要结合娃已有的经历去引导,想象你是作者会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福尔摩斯,东野圭吾的书比其他小说更吸引人们,侦探小说内容本身就是根据不同线索的推理过程,那其他文章呢?有类似的线索吗?有点啰嗦,凑合看吧!
阅读课嘛!我还没找到适合娃的老师,娃平日跟着学校的阅读理解扣分一般在5分左右,提分目前也不在规划之中,而且初高中都是有采分点的,学校老师也会教。先顺其自然吧!
如果你实在要找老师,教什么不重要,分享跟娃小时候相似的经历和感悟可能对娃的影响更大,这个似乎家长就能做到,亲子共读,多聊天吧!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在 shuwa 的大作中提到: 】
lz推荐一下语文阅读课呗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FROM 223.104.42.*
娃还小,也许哪天就能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呢!要善于发现娃的闪光点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在 FMR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娃语文真好
我只有这个感叹了 我教学也能到这个水平 可惜我娃没这个感悟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FROM 223.1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