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孩子是普娃
【 在 cdbdyx 的大作中提到: 】
: 咋看,我娃刚好5岁……
: :3-5岁可以看出来。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仅仅说统计意义上,可以看阅读,对语言词汇的把握,对于数学的兴趣。这些对学业成绩是很好的预测。
--
FROM 111.199.84.*
【 在 composer0952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不能把所说的研究文献贴出来呢?
现在懒得贴了。纯聊天。我娃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不过这些结论对于我娃和我看到的孩子基本成立。
--
FROM 223.104.41.*
【 在 Hogg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为自己孩子兜底就可以放平心态。没钱的就扯蛋了
: :其实挺快活的。孩子没烦恼,家长也没^_^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可以培养点以后用的上的能力,没必要去卷。
--
FROM 223.104.41.*
【 在 yud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我家老大确定是,老二还小再看看。然而他们爹并不这么认为。哈哈哈哈哈
有个多元智商理论,人的智商很多种,这版上最重视的数理逻辑,对于社会意义成功的作用排不到前三。
--
FROM 223.104.41.*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文科天赋突出的,也被考核规则埋没了。
: 经济类那些专业其实也不是文科,它们其实是数理要求低一点的工科。
: 真正的文科基本不和所有人形成竞争关系,所以没人关注。
: ...................
不是这个文理的智商,其实排第一位的是内省智商,就是把控内心,知道自己在环境中位置。数理那个好像排第四,虽然大多数人说智商都是说数理。
--
FROM 223.104.41.*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长过程就是训练,社会劳动、刷题都是训练。
你这个有点太理想化,有些事强求不来的。我记得看过一个研究,观察奥地利音乐学院的学生,不同学生学习钢琴的效率可以差十几倍。也就是有的人一天搞定的,有的要搞两个星期。然后结论是所谓一万小时定律不靠谱。
--
FROM 223.104.41.*
【 在 CCERCCUS 的大作中提到: 】
: 育儿界多年总结,如果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对数字非常敏感,注定这个孩子不平凡,要么是智商超群的人,要么是个自闭的傻子。有个经典案例就是一对博士夫妇孩子从小就会计算,数字非常敏感,成为周围人口中的天才儿童。到了五岁好像,被诊断其实是自闭症。
:
大部分其实没那么极端,所谓聪明也就是比平均水平稍好点。不过家长的感觉会夸张一点。
--
FROM 223.104.41.*
【 在 CCERCCU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家长们对天才的无知才是最大的问题
: 比如一岁记住100多个国家首都
: 或者4岁能计算两位数乘除
: ...................
是的。所以都是普娃^_^
--
FROM 223.104.41.*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已经到音乐学院了,他们体现出来的能力已经是累积巨多次的结果了,累积的形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潜力,虽然到底了同一个终点,新的起点,水平一个层面,但能力实际早就分化了,能力和他们之前的训练方式有关。当然有的是确实天赋高,但整体肯定是一个层面的天赋,整体差异面多就和训练有关。
这个相差十几倍的天赋,还是在音乐学院里。可想而知普通人和有天赋的差多远。
--
FROM 223.104.41.*
【 在 wuya5 的大作中提到: 】
: 考上什么层次的大学算普娃……2本?还是211?
这个不是按大学分。
--
FROM 111.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