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两岁左右的孩子学古诗有用吗?
要是想上清华,是要卷
记得梁思成儿子就没考上清华
【 在 Yanght56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杨的父亲的学术水平在当时的中国是鹤立鸡群了,当时求学处境也像俺海淀区现在这么卷吗?
--
FROM 117.129.57.167
正因为现在理工科很卷,所以才不要大量死记硬背,要适可而止。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是想上清华,是要卷
: 记得梁思成儿子就没考上清华
--
FROM 111.199.109.*
你放心,如果你孩子是那个材料,背点诗词没啥
人脑够用的
老杨背了,也没耽误诺奖
【 在 Yanght56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因为现在理工科很卷,所以才不要大量死记硬背,要适可而止。
--
修改:defeatyou FROM 117.129.57.167
FROM 117.129.57.167
现在这么大的孩子英语和算术也在学,背点浅显的诗句还可以,背多了耽误事。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放心,如果你孩子是那个材料,背点诗词没啥
: 人脑够用的
: 老杨背了,也没耽误诺奖
--
FROM 111.199.109.*
你以为老杨不学英语 算术的?
人家也鸡娃的
【 在 Yanght56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这么大的孩子英语和算术也在学,背点浅显的诗句还可以,背多了耽误事。
--
FROM 117.129.57.167
你们家和老杨家差不多吧,在中国鹤立鸡群的,俺们跟你们没法比。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以为老杨不学英语 算术的?
: 人家也鸡娃的
--
FROM 111.199.109.*
我家当然不是了
但我不会觉得学点语文就如何了
现在的人,大部分文学造诣不如老杨
也没看谁拿诺奖了
【 在 Yanght56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们家和老杨家差不多吧,在中国鹤立鸡群的,俺们跟你们没法比。
--
FROM 117.129.57.167
普通人家让孩子学理工科第一考虑的是孩子将来的就业问题。在背古诗古文方面,要适可而止,最好别跟老杨家学。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家当然不是了
: 但我不会觉得学点语文就如何了
: 现在的人,大部分文学造诣不如老杨
: ...................
--
FROM 111.199.109.*
2岁没用。绝大部分娃,背了没多久也就忘了,风过无痕,基本没有任何印象。
6岁有用,但不要死记硬背。
这时候娃也有点懵懂理解力了,家长讲解作者生平、成诗背景,结合129首思维导图里的释义,理解古诗词意境。以后即使他忘了,这种不可言传的素养也会刻在他骨子里。
一二背完小学诗词,三四背完初中诗词,五六背高中诗词和初高必背文言文,配合小古文的阶梯学习,基本牛蛙们的国学学习也就如此了。
纯文牛娃除外,不知道人家学什么东西,估计至少有点家学渊源。
【 在 Yanght56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的孩子不到两岁就能背好几首古诗。我们家的小男娃两岁之前只能背几句。这时的他到公园看见有人拿红豆喂鸽子,他会跟那人说红豆生南国……。有一次抱着他在高层楼过道的窗户边看远处的高塔和在白云下飞过的飞机,为了看得更清楚,他会说更上一层楼。背日照香炉生紫烟句,由于见过冒烟的香炉,也记住了,增加了词汇量。看来幼儿学几句浅显的诗词还是有点用的,起码可以增加他的词汇量和说话的能力呀。但我们打算将来让他学理工科,所以不愿让他过多地死记硬背古诗词,怕的是得不偿失。
--
FROM 103.35.105.*
老杨的例子证明不耽误
现在很少有人会背孟子,大部分人都没通读过
也没看拿了诺奖
【 在 Yanght56 的大作中提到: 】
: 普通人家让孩子学理工科第一考虑的是孩子将来的就业问题。在背古诗古文方面,要适可而止,最好别跟老杨家学。
--
FROM 117.129.5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