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古文为啥几千年连标点符号都没有
你真是在胡扯,诗经哪里被篡改了?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跑到这里和我抬杠没意思我说的很清楚,逃之夭夭,就是古人篡改经书的结果 ...
--
FROM 221.216.116.*
我都告诉你,已经把桃之夭夭改成了逃之夭夭,所以有逃之夭夭这个成语
朱元璋还删改孟子,把民为贵 君为轻这几句就删了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真是在胡扯,诗经哪里被篡改了?
--
FROM 117.129.56.132
道可道非常道…中华文明主打一个中庸 差不多 和稀泥 这样才能对有话语权的人有利
【 在 majiang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7.129.54.*
说明一个没有反思的文明可能走进死胡同而不自知
【 在 majiang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领导留言板好过12345保卫和平创造繁荣」
--
FROM 111.196.190.*
没有的东西多了。。。有,才需要原因,没有是常态
【 在 majiang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23.123.46.*
点个点儿这事儿不是没做,“句读”就是个圈啊。
汉语是单音节的,还配套了大量的语气词,没有标点系统也能凑合使,所以连句读也不普及。
【 在 OldSea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玩意儿不需要发明啊,就点个点就行,他们不可能想不到
: --来自微微水木3.5.15
--
FROM 115.171.198.*
古代形容一个人有学问有个成语叫“识文断字”
所以,在古代,认识字和能短句都是文人的一个技能,就是人为设置的一个门槛。标点符号是有的,就是不常用而已。
【 在 majiang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11.205.43.*
句尾的之乎者有标点符号的作用
【 在 majiang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124.127.73.*
不传的多了去了。
古代各种手艺,医术,功夫,只在嫡子和得了衣钵的徒弟中口口相传,遇上战争啥的,散佚失传的多了去了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就别传出去就行了,况且没有句读造成的歧义很多时候还没有文字本身的歧义大,用标点做防自学可以说是既蠢又坏了
: 而且很多竹简都是记事的,并没有什么防自学的价值
:
: ...................
--
FROM 222.128.17.*
不传很正常啊,把自己的经验完整的写下来也是要一定能力的,古代这种大师不一定有这个
能力.
但是已经写了,但是用标点符号来留一手就没必要了,要留一手更方便的方法太多了
【 在 zo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传的多了去了。
: 古代各种手艺,医术,功夫,只在嫡子和得了衣钵的徒弟中口口相传,遇上战争啥的,
: 散佚失传的多了去了
--
FROM 203.2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