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友的回复,补充几点说明。
1、为什么要这么费劲做理解性阅读
一是因为效率高。打个比方,孩子要去一个目的地,走路可以到,骑自行车也可以到,开车也能到,我只是选择后者,送孩子一程。通过一年的理解性阅读,积累了大量的听力词汇,其中转化为阅读词汇的量在3500~4000词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叮当的阅读水平和听力水平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章节书阶段的主要原因。保守估计,一年的理解性阅读相当于蹦跳机构3年的效果,三年花多少钱先不说,时间浪费了是真的。
二是因为扎实。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验,拿一本新书给孩子,孩子能读下来,但是不理解意思,我边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其实主要原因是孩子没有消化吸收,平时读书的时候遇到的生词没有真正理解。说孩子自己会明白的,我持保留意见,对于零基础的孩子来说,自己理解非常有限。
2、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中文意思
网上的主流说法是直接告诉中文意思会影响孩子的英文思维,我部分同意这个观点,在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确实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单词的中文释义往往是通过不同英文语境下翻译出来的,如果直接告诉孩子中文意思,孩子对这个释义印象会非常深刻,遇到其他语境里的时候,孩子会首先想到原来知道的意思。这也是我们小时候学英语的一个困境。
3、其他说明
这个笔记是实践一年之后总结梳理出来的,可能是文字看过去比较枯燥,其实放到日常读书当中,大人和孩子都很享受这个过程,理解性阅读的本质就是亲子阅读,一边读书一边讨论,没有压力,大人孩子都把英语学了。
另外,更适合小龄零基础的孩子,孩子大了或者有基础的另说。
---------------------------------------------------------------
第一次听到理解性阅读这个概念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理解性阅读,也不知道该怎么做。经过一年的实践,发现这是很好用的方法,叮当英语启蒙~70%的效果都来自于刷分级,而理解性阅读又是刷分级里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理解性阅读积累听力词汇,为后面顺利指读打了扎实的基础。
关于读分级,我边上大部分妈妈是让孩子跟着点读笔读,或者孩子跟大人读。对于零基础的小盆友来说,这样的操作就像让一个5个月的小奶娃拿勺子自己吃米饭一样,一方面动作难度太高,另一方面即使训练成功,孩子消化吸收也不好。所以,对于没有基础的小娃来说,需要把难度降下来,让孩子先做理解性阅读。
主要内容
理解性阅读的三个层次
怎样把读书变成有趣的事
经常被问到的几个问题
Part 1:
理解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理解书上的内容。按照程度,可以有三个层次的理解。
第一层:理解文字内容,包括理解单词、句子和整体的意思。
先说单词。之前讲过,我们在读分级的时候不该也不要给孩子翻译。很多妈妈问:只给孩子读书,不翻译的话孩子怎么会懂呢?不翻译不等于啥都不做,只读书的话孩子大概率是理解不准确的。所以遇到生词,需要大人用其他方式帮助孩子理解。
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怎么办?
最常用的方法(排序有先后):给孩子看图片、做动作、看视频。基础好一些的孩子,可以用英文做一些解释。下面举例子说明。
方法1:看图片。一般百度搜索图片就能满足需求。比如bud(花骨朵),搜花骨朵的图片,对于初级的小盆友,可以指着一个花骨朵告诉他们,This is a bud。
对于有一些基础的孩子,可以留点空间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比如同样是bud,我会说:There are three buds and one flower in the picture。孩子通过数量就能明白bud是什么了。
有一些单词不是某一种具体物品,而是一类物品,比如creature,dessert等。这类单词单纯看图片的话,孩子不容易get到点。最近发现一个比较好用的方法,比如dessert(甜点),找一组图片让叮当来猜,哪些是dessert,哪些不是。通过判断和比较,孩子能明白dessert是指甜点。
方法2:做动作。对于动词,虽然也可以搜索图片给孩子看,不过和孩子一起做动作的话,孩子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也增加了读书的趣味性。比如crawl(匍匐爬),大人趴地上,邀请孩子一起来。
比如tiptoe,一家人蹑手蹑脚地踮脚尖走,是不是很有意思。一直到现在,读书的时候遇到tiptoe,叮当还会跑去做踮脚走路的动作。
方法3:看视频。对于比较抽象的词,可以找视频给孩子看。比如echo(回声),对没有生活经验的小娃来说,这个不太容易理解,当时在网上搜了一段小视频(小猪佩奇里的片段)。类似的还有踢踏舞等等。
方法4:画图。对于上手画比搜图片更容易的词来说,我会直接画给叮当看,她get到之后会自己也动手画一画。比如spiral pattern(螺旋线图案),螺旋线属于数学的范畴,但是对于小娃来说,知道螺旋线长什么样就好了。
关于单词层面,还有一个比较关注的点,就是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很常见,孩子往往先入为主,对第一次遇到的意思印象深刻。叮当遇到的第一个多义词是fly,之前她知道fly是飞的意思,在一本分级里fiy是苍蝇的意思,于是对她说:The fly(苍蝇) can fly 如果按“飞”的意思翻译成中文的话,就变成“这个飞会飞”,是不是很搞笑?通过这个例子,叮当轻松地接受了一词多义。再举一个例子,读牛津树的时候遇到这样一句:He ducked down behind it. 之前我不知道duck可以做动词用,读到这里的时候有点疑惑,顺手查了下,发现原来是“低下”的意思。
用上面几种方法基本能解决大部分单词层面的意思。单词的意思理解准确了,文章主体的理解八九不离十。少数有引申含义的内容孩子可能理解不够。比如牛津树 7-14 Australian Adventure,最后Floopy带回来一只跳蚤(flea),但书上写的是I did not bring anything back from my adventure。我估计叮当可能只看到字面的意思,于是问她:Floppy有没有带东西回来?他身上的跳蚤是哪里来的?
第二层:讲一讲简单的语法
比如人称代词、单复数、方位介词、比较级最高级等等。涉及语法的部分,我家总体的把握是只告诉她如何辨认,知道表达的意思,不去给她讲语法知识的理论。
1、人称代词
海尼曼里有很多拟人的小故事,如果你想“教会”孩子人称代词的概念,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们什么情况要用she,什么情况用he,孩子大概率是不会搭理你的。在给叮当讲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不经意说了一句这只鹦鹉是母的,叮当的好奇心马上就被勾引起来了,问我怎么知道。我说书上用的是“she”。
知道了he和she之后,接着就是一样的套路,认识her和his,以及主格宾格等。
对小娃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带着这个问题,叮当每读到一本新的书,都会特别注意里面小动物是公的还是母的。我们知道The skunk with no stripes里的三只臭鼬,有两只公的,一只母的。牛津树里的Floppy是公狗,好奇猴里的George是公的。
2、单复数。
关于单复数的概念,我也没有给叮当强调可数和不可数的概念,只是给她示范,让她去体会复数的概念。清华幼儿英语里,不同级别里都有关于单复数的主题。唱儿歌的时候,如果没唱对,我把正确的再唱一遍,告诉她 one duck, two ducks. 读分级的时候,特别是指读阶段,会给孩子再强调一下。
3、比较级和最高级。
属于直观的语法知识点,比如 small smaller smallest,如果读分级的时候遇到,一般都会有相应的图片,我给叮当讲的说法是,他们是三兄弟,有大哥,二哥。
4、方位介词。
方位介词在玩游戏的时候特别容易理解,我们家常玩的游戏是藏东西。比如我藏了一个小玩具,叮当来找。我给她一些小提示,It is between TV and wall / it is in the drawer / It is under the table等等。这个游戏用来认识家里的物品和家具的时候也很好用。
5、过去式和过去分词
关于这部分,我把一个单词的三种时态比喻成“三胞胎”,他们都是一个意思,有的长的比较像,有个别不太像的。这样在读书的时候不会太困惑,理解起来也容易。
第三层:围绕主题进行知识拓展
这部分我一般用中文讲,主要目的是让叮当增加知识面。
牛津树很多书都穿插了大量的背景文化,特别是6-9阶段,几乎每本书都有鲜明的主题,比如Olympic Adventure 讲奥运会的起源,Pairs Adventure讲埃菲尔铁塔的由来,The hunt for gold的背景是美国西部淘金热,What was it like是世界大战,Egyptian Adventure 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还有维京人,维多利亚女王等等。所以,读到相应的书时,我会找一些视频给孩子看,大概讲一讲故事的背景。
Part2
读书之外:增加读书趣味性,在玩耍中学习
除了上面三层读书层面的工作,我还做了一些读书之外的功课。对于小娃(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认知比认字更难。因为缺少生活经验,一些简单的概念娃不一定能理解,比如scarecrow(稻草人),barbecue(烧烤),windmill(风车),这种情况你给孩子看图片,她的印象不会太深刻。所以在读牛津树读时候,我带着叮当一起玩了很多书上的游戏,比如water fight(打水战),fishing(钓鱼),picnic(野餐),barbecue(烧烤),make a scarecrow(做一个稻草人),camping(露营)。当亲自体验过这些事情,娃对读书的兴趣会非常浓厚,读牛津树变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也解决了认知问题。
小结
理解性阅读方面,差不多就这些内容,剩下的就是坚持日复一日。我按照这个思路坚持陪叮当读书,已经变成了每天必须做的一个环节。不管是出去旅行,还是逢年过节,都带着英文书,在帐篷里读书,在飞机上读书,在酒店里读书,在爷爷奶奶家读书,在外公外婆家读书。叮当也超级喜欢牛津树,经常能看到她自己拿书看。
Part 3 常见问题汇总
1、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理解了?
这是妈妈经常遇到的问题,大人读书,孩子只听着不吱声,我们怎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懂了。确实,在刚开始的阶段需要经常问一问孩子,不然大概率会是两种结果,要么孩子完全不知道生词的意思,要么看着图片理解错了。我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让叮当指一指。一本分级读了四五遍之后,对于叮当可能不理解的单词,我会说“Show me your finger, where is xx”。如果她指错了或者说不知道,我会心平气和地指着正确的图案,告诉她:this is xx . 叮当也特别有意思,当我告诉她正确答案后,她会特别留意这个单词,下次读书的时候让我再问一遍之前问过的问题,这时候她很神气地指出正确答案,成就感满满地。这个环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你的预期,大人一定别生气,也别批评孩子,不然孩子会特别抵触被提问。
2、自己在家教英语,你的英语一定很好吧?
叮当妈是理科生,喜欢推公式理解概念,不喜欢背单词,所以英语很一般,四级和六级都是考了两次才勉强过的那种。加上工作近十年不怎么用英语,忘的都差不多了。虽然英语一般,咱们还是有基础的,辅导一个零基础小朋友没问题。
开始陪读之后,发现大人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不能光吃老本,不然会慢慢发现跟不上孩子的脚步,回答不上问题。关于大人的英语学习,我的做法是提前一点先去探探路,比如单词方面,了解一下哪些是核心词汇(比如ket单词或者小学的重点词汇),初级的语法都有哪些,这样在给孩子过生词或者讲语法的时候有重点,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另一点就是不轻易放过有疑问的地方,多问“为什么”。比如我们学的毛衣是sweater,为什么很多书上用的是jumper。查了下,发现是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类似的单词还有不少。比如mitten和glove有什么区别?原来glove是指五指分开的手套,mitten是指四个手指并在一起的。比如jump、hop、skip的区别,rat和mouse的区别,alligator和crocodile的区别。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微信自带的搜索功能,基本都能找到答案。
3、我家孩子喜欢读新书,海尼曼听两三遍就不愿意听了,怎么办?
大部分妈妈都是在读海尼曼的时候遇到这个问题,因为牛津树的故事本身海蛮有趣的。所以我们是先读海尼曼,后读牛津树。我们要知道,喜欢“有趣”的事情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愿意听说明孩子觉得枯燥无聊。如果孩子不喜欢海尼曼,大家可以试试这种方法:在给孩子读海尼曼之前,把生词都查好,观察书上有哪些有意思的细节,读书的时候引导娃去看书上有趣的细节。海尼曼的很多书都非常有意思,有一些书通过细节能够推断最后的结果,比如GK的over the river,讲小动物过河的故事,最后一页是大熊扑通掉河里了。回头再读的时候,会注意到树枝上的裂口越来越大。比如Out to play,当小兔子准备好一切准备出去玩的时候,外面下起雨来了,结局很意外。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每一页的图案都有提示,窗户外面从晴天变成多云,再到阴天,最后是雨天。再看看G2 The Drip这个故事,一个迷糊的老太太,她修漏水的水龙头,用袜子接,用胶带缠,用气球,最后Bam的一声,家里发大水了。故事情节很夸张很搞笑。
趣味性方面,可以和牛津树一样,把海尼曼里的故事搬出来玩。比如做苹果派(apple pie),钓鱼(fishing)、烤饼干(biscuit)、做姜饼人(Gingerbread man)等等。
4、理解性阅读的时候能不能用中文和孩子讨论?
很多理论都强调读书的时候不要翻译,所以很多妈妈纠结能不能用中文和孩子讨论。其实不用太纠结,用中文也没关系,主要是启发性的一些讨论,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书上的内容。
--
修改:littleyin FROM 111.197.70.*
FROM 115.17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