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贴啊
同为90年代初的西城小升初
但是我们是统考呀,就两门,语文数学。
升学途径确切的说四条
1 保送,一个班有两到三个市重点的名额。
2 特长,文艺体育科技类的都有
3 统考,两门,语数。考前报志愿,印象是一志愿和二志愿,都没考上的就大波轰
4 不可说,其中有纯粹赞助的,有蒸包,有关系
我们学校很奇葩,可以从学号看出来同学的来路
前十几个是保送生,十几到三十多,是统考生,三十多有几个特长生,后面若干个是第四类。
四中更好一些,因为除了个别特长,基本都是通过中考硬核考进来的,教职工和共建的有一定分数优惠但是也不是很多。所以特别整齐。
【 在 BigTTBeHappy 的大作中提到: 】
: 90年代小升初的孩子,如今自己的孩子也都小升初了吧?
: 记得那会儿在北京上普小的小升初途径就三条:保送,推荐,大波哄。一个班40来人,通常只有2个保送进一类区市重点中学的名额,五六个保送去二类中学的名额,三两个推荐生名额(参加区级市级重点中学自己出卷的选拔考试)。感觉那会儿的小升初的政策还是比较公平的,也没有多大压力,小学生在外面上补课班的几乎没有,上拔高班(奥数奥英)的也是极个别少数。推荐生的名额和保送二类中学的名额,只能二选一,如果推荐生没有考上区市级重点,就只能大波哄了。一个班80%的学生都是大波哄,家长和孩子心态也都挺正常的,一点没像现在的家长那么矫情事妈,觉得自己孩子上了差中学,天都踏了没前途了。
: 保送和推荐名额有没有猫腻?当然是有的,比如小学老师的孩子,学习中等偏下,都可以挤掉班里的千年老二,拿到进区市重点中学的名额,把千年老二逼得只能被保送去二类中学。没有重点中学关系的家长,通常也不敢选择推荐名额,多是选择保送去二类中学。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公正的。虽然没有什么统一的小升初考试,但是6年下来,谁家孩子在班里是什么位置排名,也是很明显的,无争议的事情。
: ...................
--
FROM 114.2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