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类似 小学初中学有余力 也有空思考如何去除低效学习环节 奈何资质平庸 高考差强人意
【 在 went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最近看水木上经常有关学习焦虑的帖子上十大,突然心生感触,想起了我的不一样的学习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
: 一、背景情况
:
: 我是高考自己考上了TOP2,来了清华北大之后发现,能考进这里的学生大概分为这么几类人:
:
: 一类是真正的天生大才,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真的有天才的存在,这类人基本上思维敏捷、智商卓越、理解能力超强,他们考上清华北大,往往也没有付出太多努力,是按部就班、顺水推船、水到渠成的过程,这类人应该是清华北大的学生的大多数。
:
: 还有一类是天资中上,但是毅力坚韧,付出了艰苦努力修成正果的人。但是这类人在985和211高校中好像更多一些,在清北中不多。
:
: 我自己呢,是天资中上,但没有付出那么多努力,也考上了清北,不属于上面两类,更是小众中的小众。
:
: 我出生在某个高考大省,以高考竞争激烈,惨无人道著称。小学是在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小学,这在今天看来大概就是比很多人口中的“渣小”还要差很多倍的小学吧。
:
: 在这个开局的情况下,我基本上做到了次次考试第一,最后考上了清北。关键是,我的学习时间要少于一般同学,更是远少于那种刻苦学习的“学霸”。核心原因就是,我的学习效率比较高,完全抵消了学习时间少的影响。
:
: 二、怎么样提高学校效率
:
: 回想刚上小学时,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可以在班里面考第一,但是每次乡镇的联考就不行了,每次都拿不到名次(我们那边的意思是进不了前十五名)。不过这事也没怎么困扰我,毕竟平常跟我坐在一起的小伙伴学习都不如我,我自己觉得挺安稳的,没啥压力。重点还是到处跑着去玩玩玩,学习好像是兼职一样。
:
: 大概到了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慢慢开始懂事了,开始认真的想要怎么样学习好这件事了。但是我比较懒,不愿意砍掉玩的时间,就一直想着怎么在这个基础上,既要又要:既要能玩的痛快了,又要学习好了。最后慢慢就发展到一条路上,那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
: 所谓学习方法,是一个挺复杂的事情,应该可以细化为几百项,每一项都是一个单独的课题,都值得深入探索研究,找到最合适的方案。下面举我的几个例子。
:
: (1)怎么最快速的认识生字?
: 通常的教学思路是疯狂的一遍遍抄课文,写生字。除了这种方式外,我自己了尝试了好几种方案,对我来说,最高效方式是找个同学一起互相题写,这种方式查漏补缺印象最为深刻,也最节约时间。这个方式基本上在我小学5年级时候定型,此后基本上再没有做过抄课文这种浪费时间的事。
:
: (2)怎么高效学好英语?
: 小学6年级时,我转到了城里的私立学校就读,在这里感受到了英语方面和其他城里同学差距,尤其是有几个学得好的女同学。因为我从没有学过英语,她们已经学过好几年了,无论从学字母,读发音,单词量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从此展开了在学英语方面的方法探索。
:
: 探索的方式漫长,只简单说结果吧。总的来说,摒弃了传统的低效学习方式后,我的英语学习方式集中在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经历了三个阶段:
:
: 第一阶段是课堂积极回答问题,这个是个普遍的有效方案,英语这块也不例外,上课时可以不断刺激大脑形成记忆。
:
: 但慢慢发现老师也不是不断提问的,中间也有很多的空闲时间,于是进入第二阶段,那就是积极回答课堂问题,但是在老师不提问时,疯狂读句子,包括题干,英语文本等等各种,有益于促进语感形成。
:
: 但后来又发现,读句子容易打断跟进老师讲题的思路,这与上课跟着老师思路走又存在矛盾。于是又进入了第三阶段,那就是积极回答课堂问题,但是在老师不提问时,在心里默读英语句子,这样效率提升了很多倍。
:
: 而且,从此逐渐也获得了默读记忆的能力,这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从此以后,我在课下再也没有学过英语,完全不用专门抽时间去记单词背语法什么的,但是我的记忆结果要好于一般人,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
: (3)数学怎么做难题
: 这个也是一个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课下练习时经常不会做的数学题,要怎么处理,是先自己想一会,还是立马去看答案,还是请老师讲讲好一点。
:
: 我在上了寄宿学校后,发现去食堂的路上挺无聊的,开始尝试把一些不会做的题留着,在路上先想想在看。结果发现效果很好,于是由此慢慢形成习惯,以后遇到不会的数学题,我都强迫自己先想一个小时。是的,就是啥都不干,有时候就是看着好像发呆一样在那里想一个小时。
:
: 这么做虽然前期浪费了大量时间,有时候挺耽误写作业的。但是好处就是对这道题,以及这道题蕴含的解题方法理解很深刻。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种情况:就是有道题不会,看答案了后面再出现了还是不会,因为我经过了一个小时的思考,把各种不可行的思路都已经排除了,可行的答案往往是那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再碰到这题只要把当时的思路一回忆就好了。
:
: 所以,总的来说,这个方法消除了反复,在增进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是节约时间的。
:
: (4)物理大题怎么做
: 我的方案比较傻瓜,就是方程 列公式。能用到的物理公式应该不超过10个,基本上每次就是头脑中把这些公式调出来,一个个试,最终能列出一个可解的方程组就好。
:
: 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方程思维,用好了方程几乎能解决物理和数学的大部分问题,这是我问过的所有的学霸都有共鸣的一点。
:
: (5)几何题怎么做
: 考试中的大题通常分为列坐标和做辅助线两种方式,我只用列坐标一种方式,100%可解题,节约思考时间。
:
: 几何问题学习的过程中困难就是怎么形成立体思维,老师教的方式就是自己多画图。我上中学时正好电脑开始普及,Windows桌面有一款立体管道屏保,受此启发,我自己下载了那种立体的图形的软件,在那里播放着当屏保没事了看看,结果养成了非常好的立体思维。就是任何图形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各种翻转,加辅助线,完全手工作图,节省了很多时间。
:
: (6)圆锥曲线大题怎么做
: 高中时我仔细收集梳理了圆锥曲线的大题,其实也就那几种套路为主,具体记不清楚了。其中一种应该是有一条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然后有另外一条直线再过上述相交线段的中点的题,算是相对复杂一点的。每个套路都做好步骤解析,包括昨晚怎么反向检查最迅速,检查到哪一步就不用再检查了。基本能命中80%的题。
:
: 这里有个概念,就是日常做题是手段不是目的,那么目的是啥呢?应该是找到各类题型所涉及的套路。简单题目一般用通用的方法解决,比如列简单方程能解决的那种,有些稍微复杂的题目,他们的解题过程往往涉及到了某种具体套路,这种套路老师不教,只有自己摸索总结。
:
: 为了节约时间,我自己很少做笔记,大概高中三年全科加起来也就只用了3个笔记本。但是关于同一类套路的题目确实要经常总经的重点,我的笔记基本都花在了这个方面。
:
: 上面只是列举了几个最重要的,还有很多具体的事,比如语文古文怎么学(掌握基础就可以),文科类大题怎么答(日常收集答题点,考试时列举)等等。
:
: 三、避免“低效努力”
: 所谓的低效努力,就是你可能需要投入50分的时间,却最多只能得到10分的结果。时间和精力是宝贵的,除非实在是有富余精力,否则不应该在这些事项上浪费时间。
:
: 举例来说,我的英语作文得分一直不高,主要原因我也很清楚,其实表达没有问题,就是字体潦草。但是这个字体已经多年练成,要改的规整起来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功夫,而且工整了也会拖慢日常的做题速度,有点得不偿失。于是采取了另外一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作文写得很慢很慢,这样基本就不怎么潦草了。高考时,我的英语作文慢慢写了40分钟。
:
: 另外一个例子,语文古文就是典型的投入时间长,收获少,高考只有3个选择题。知识点太多,而且经常超纲,如果要学的很精通,需要课外积累很多。所以我选择了只掌握基础,就是高频出现的知识点,不多学。
:
: 除此之外,还有3个原则:
:
: (1)不做低效作业
: 所谓低效作业,就是那种做了没有啥收获的作业。典型的就是寒暑假的作业,这种作业老师布置就为了让你“保持学习状态”,交了作业后面不会有啥反馈,所以不值得做。还有那种抄课文、抄题、记流水账日记等重复性作业,也基本上是浪费时间。这种低效作业,我基本上都是应付一下,比如寒暑假作业,都是假期最后一两天做做,是在来不及的话就抄抄小伙伴的,反正老师也不看嘛。
:
: (2)超纲知识一点不碰
: 我们那时候没有奥数选拔这一说,其实正式的考试中,基本上一路都不会在考试中出现什么超纲的题目。这种超纲的知识,往往还难度很大。我在初中时,学有余力之余,试着自己学学这种高难度的题目,结果发现除了自信心受打击之外没有一点好处,从此基本上一点也不碰了,最后也啥都不耽误。
:
: (3)从不补课
: 补课与我的提高学习效率,从而降低学习时间理念严重违背,我从不参加任何补课,假期就是用来玩的。
:
: 四、结语和寄言
: 基本上,上面就是我的大的学习思路了。总体上,我感觉我的时间投入有周围正常小伙伴的一半吧,但是学习效率比他们高4-6倍,因此我的总体“学习量”应该是比一般人高2-3倍左右,当然要比他们好得多的结果。
:
: 论语里面,孔子讲学时,去听课的弟子从屋里、院子里一直延伸到院子外面,大家就是坐着愉快聊天啊,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在今天听起来有点滑稽。回顾我的学习生涯,除了高二高三,我感觉都是挺快乐的。学习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当时也是上网、游戏、出去玩、读各种课外书,啥都不耽误。
:
: 希望各位大朋友及小朋友慢慢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精准学习,对症学习,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有意思而且有收获的事情。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LYA-AL00」
--
FROM 101.8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