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而又残酷的事实是:
“一位教授一辈子能带出30位博士,但他退休后,却只能腾出一个教职。”
对于一些nb大学基础学科的博士而言,出路无非几条:
1、在nb大学和nb研究院拿到正式教职——因为上面那个事实,只有少数nb博士能顺利走通这条路。
2、到nb大学和nb研究院当临时工——博后,期待有一天能转正。但这面临的问题和1是一样的,只是延长了等待期,并没有根本上解决数量矛盾。
3、转行——公务员、互联网、金融、证券行研等。但许多专业实在太基础,不好转,一些人也不愿意彻底抛弃学了许多年的东西。
4、到更低一级的机构教书:要么地域低,要么学校等级低。比如清北的博士去外地低一、二等的大学教书,或者留在北京但是去中学甚至小学教书
因为最开始的那个基本事实,让许多缺乏产业需求的基础学科博士只能走3、4两条路。
而北京的知名中学,已经越来越多的“只招博士”,因为博士供给多而中学坑位少。
最开始那个基本事实,已经将供需矛盾从大学下推到了知名中学,未来甚至还会继续下推到普通中学。
知名中学待遇还成,解决户口,解决子女入学,而且当老师出名后去私立教育机构收入剧增——这些都是客观而现实的物质吸引。
于是一个略带讽刺意味的事实是:一方面家长们斥巨资投入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考入顶级学校。大城市的私立基础教育名师成为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
而另一方面,这些顶级学校培养出来的基础学科博士,则大都很难有对口的实际产业,不少人继续转头回来从事基础教育,将下一波孩子送入顶级大学。
在某种意义上,基础学科产业链说成是一种一代代发展下线的传销,也不为过。
--
FROM 210.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