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完整的原题后,我知道你说的问题是什么了。
但是……我认为这是南京中考最后一题的特点,也就是最关键的地方有点“混过去”,
很难想象对吧,去年的最后一题也是这样的。
江苏其他市好像都没这个特点,有难的,有繁的,也有很人性化只要求给出结果不用给
出计算过程的,但是很关键的地方是“混”过去的,就只有南京是这样。
我对此非常无语,也许这样可以规避某些应试的弊端吧,如果是很重视考试的心态,在
考场上遇上这样的最后一题,是一种煎熬。
但是如果以某种放飞自我的心态去看,还挺好玩。我觉得这好像是南京出题的方向。
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我们就身处南京,我都没有去关注这个南京今年的中考题……
【 在 igcas ()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实质性地解出来,以常规思路三点共线,会认为只有一条最短路线,其实没那么简单吧
--
FROM 112.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