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下,楼好高了。作为娃已经上岸的家长,不是特别关心了,也没有直接关系了。
1、校额到校是啥意思?东城的政策比较熟悉,并且,东城一直是北京教育改革的试点区域。教委确定优先发展初中,要求各重点高中,将招生名额直接给到优先发展初中。这个比例,基本都能查到,东城有名的渣校,二中基本给10个名额左右。如果对校额到校不重新定义概念,85%,就意味着渣校的毕业生比名校的毕业生,上重点高中的几率,要远远高出来。
2、好高中,到底是老师好,还是学生好?这个答案大家都心里有数。
3、看过一个牛高中的校长工作总结,里面有一条,校额到校的学生,经过1年的高中学习,全区排位从1800提升到了1400,就是这个,让当时的我,想尽办法,让娃脱离渣校。有多渣,家门口全是东城的优先发展,环绕。
4、如果校额到校,到校的校,重新定义,那可以和教师轮岗结合起来,小学登记入学、初中派位,生源质量差异不大,那么重点高中按学校分配名额,保留少数自主招生资格,也不见得是坏事。问题又来了,到校后,年级第一是报二中呢,还是汇文呢?所以,即便到校,也还说有个顺序。
教育政策改革,家长要做的,用于不是去质疑政策,而是去研究政策,发现对策。
今年的政治,说个马后炮,20年是选考,考难了,就没人选了。21年是必考,那就必须考的难一点,树立标杆,以后中考政治的难度,这就是标准。
欢迎讨论,骂人必骂回。
--
FROM 114.2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