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期中老师给了35分,之前都是30-32分之间,满分40分。
我感觉娃写作文分几个阶段:
1.没有话说,干巴巴,为了凑字数发愁。
2.有话说,但是语言不够通顺,文章结构经常不合理,类似于流水账
3.有话说,能够较为完整的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场景,有详略之分了。
4.有话说,叙述有详略,能够扣题目,有意识运用一些写作手法(比喻、拟人、排比、无感、细节描写、用成语和诗句名言表达)。
目前娃处在第4个阶段,就是有点掌握应试作文的技巧了。
半年前娃在阶段1,但是一旦突破1,只是练习了10来篇文章(包括月考、期中期末考、随堂作文、家庭作业等)就进化到了4。
我总结促进娃“写好”作文(只是应试作文,不是真正的写作)大概有几个点:
1.示范 娃小学所有作文我都给修改,娃虽然看上去没有吸收的样子(下一篇依然很烂),但实际是一个量的积累。
2.日常积累 阅读、谈话甚至看电视剧都会有积累。阅读就不说了,举个看电视的例子,比如忘了那个古装电视剧说到一句“风起于清萍之末”,我跟娃一块看电视,立马评价:这句特别好,作文要写这个显得有格调:“风起于清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比用“蝴蝶效应”好,比用通俗的话“一点小小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后面巨大的转变”好。对于人生,有人写过类似“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这其实也是类似这句话的意思,用来对人生的进行诠释。
这种评价和拓展可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是一种浸润,虽然一时不会起作用,但是最后总会在作文中反映出来。
3.训练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技巧,比如扩写,可以让娃用一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等去扩写一小段话。以及像本版说的,用“五感”去描述一个情节,这个是针对局部的。
4.写作文前,先列提纲,这个训练可以让娃更好的学会文章的结构安排,更好的扣题(事先计划好怎么扣题,在哪一段扣题),不会随心所欲的写下去。这个是针对整体的。
5.放手让娃练习,这个阶段要避免评价,因为娃的笔触还是比较稚嫩,尤其是在家长面前,肯定是“不够好”。放手,不看,不评价。
作文确实是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但是养料要给足了,大量的阅读和日常谈话对于作文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文本质上就是表达,和口头表达本质是一样的。所以一个口头表达好的孩子,不用发愁作文。
另外,并不是平日说话噼噼啪啪的孩子就是口头表达好。举个例子,孩子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带她看了一个适合儿童的电影,她也很喜欢,我回家让她给爸爸讲一讲这个电影情节,以及觉得哪里好看。结果娃说的前言不搭后语,连整个故事也讲不清楚。这个时段说明孩子的思维和口头表达都不行,无法从电影中抽取主线的情节,也无法转换成语言。多锻炼多示范,慢慢的就好了,现在就比较会转述电影情节了。
--
FROM 124.20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