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娃可读的材料实在是太多了,就老师推荐的必读单,码起来也一人多高。
实际上阅读或者说泛读不能仅限于文学作品,甚至文学家的作品应该是要尽量限制量的。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看小说的性价比是最低的。因为之所以传世,往往是承担了历史画卷的功能,或者构造新奇的世界,通过宏大的结构,精巧的安排来吸引人。但是这些知识要么考试用处不大,要么技能很少机会用得着。
还是要看能够积累和提供素材的东西。历史读物,科普读物,名家文选等更有价值,(我觉得白话版《资治通鉴》比较不错。)哪怕是《读者》《中国青年报》都比《三体》强。
不得不提到培根关于阅读的论述:
“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咀嚼消化。
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把一本书置于一个无知者的手中,就像把一柄剑放在一个顽童手中那样危险。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找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
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
读书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某些疾病一般。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
--
FROM 223.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