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
到今年5月就学围棋满三年了,其实过去一年已经慢慢对围棋失去了热情,估计是涨棋遇到瓶颈,受到了打击,父母原本想着要不就降低投入,维持一个爱好得了。最近一两个月不知为何,又恢复了对围棋的热爱。
目前野狐7段,北京棋院4段,国家棋院5段。之前尝试了两次冲刺北京棋院5段,都失败了,最近疫情严重,不知何时能等到下一次机会。
依旧在道场跟着职业二段的老师学棋,从低段班转到了高段班,同学都是三四五段的孩子,上课单程所花的时间从15分钟变成了35分钟,接送工作愈加痛苦。在高段班里年纪最小,但胜率最高,其实应该转去更高一级别的道场学棋,但那样的班级只在郊区。
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一个月前接受了用AI复盘。之前他一向只爱上场杀棋,不爱复盘,尤其不接受复盘输棋,经过一次小小的事故(在网上和对手下棋,我家爸爸怀疑对方遛狗),孩子忽然发现AI就像是数学作业的标准答案一般,随时揭示自己每一步棋的优劣好坏,从此忽然希望借助AI分析自己和对手每一步的好坏,就像考试判分一样。
加入了一个免费的围棋俱乐部,寒假里每周定期去咖啡厅里和一群热爱围棋的大朋友小朋友在棋盘上厮杀。
数学
对数学的热爱排在围棋之后。
过去一年虽然依然报着某机构跨两级的高端班,网课是从来不参加的,只是由妈妈盯着把课本例题和课后练习做完。因为教材不附答案,批改时需要自己重新做一遍,父母的奥数水平均有提高。
最近总算转成了线下课,但是地点在遥远的黄庄,单程地铁一个小时。我们下午五点出门,上完课回到家已经9点半了。好怀念两年前遍地都是培训机构,走路10分钟就能上数学线下课的好时光。
跟风参加了华杯低年级组(三四年级)的线上比赛,六道题错了两题拿了金奖,第六题取平均连续操作的问题我觉得难度挺高的,孩子能用瞪眼大法算出来真是难为他了。
迎春杯报了三年级也是一等奖,具体做对几题不记得了。但是是有水分的,第一道计算题妈妈提示检查,后来才改对的。
希望杯暑假一等奖,寒假忘记报名了。
还跟风报了AMC8,发现里面好多初中知识点,早知道就不浪费钱了。
天天练五年级基本通关,用这个做奥数启蒙比报班强多了,一年年费也就不到300。
依然没有养成做题打草稿的习惯,没有家长盯着任何题目只写最后答案,有家长盯着就先用瞪眼大法把答案算出来,然后磨磨唧唧补过程。你要让他想一步写一步,孩子就给整不会了,估计等上了三年级数学老师能教会他打草稿写过程。
发现孩子内存比较大,有些数学题需要列方程,他可以在脑子里记下每一步的变形,最后把未知数算出来。
对不同数学主题的偏好非常明显,喜欢几何,数论,组合,极度恐惧巧算,枚举,分段行程。
三四年级的奥数难度明显上升,有时遇到烧脑题,可能要琢磨上二三十分钟才能做出来,为了完成每周的作业,平均每天花在数学上的时间要30分钟甚至更多。
语文
进入二年级之后总算开启了自主阅读,一开始喜欢看米小圈和植物大战僵尸,之后是《大英百科》《大中华寻宝记》和《故宫里的大怪兽》,中间夹杂了一段时间对《化学元素》的狂热。为娘原本还高兴总算可以通过多读书提高文学素养,不想最近又开始只看棋谱和死活题了。
在学校二年级上学期时老师还时不时让孩子做语文卷子巩固知识,因为双减的关系到了二年级下学期连卷子都不做了。犹豫要不要自己买黄冈作业本让孩子在家做,又担心重复练习让孩子失去兴趣。
英语
早些报了vipkid,双减之后改为AI课,互动几乎没有,然后家附近的北外青少和厚海都关门了,没有其他替代品,只能勉为其难地坚持着。
AbcReading一年前就卡在了P上了,因为篇幅太长一篇课文就要读上20分钟,再加上里面关于文化社会或者自然的讨论超出了孩子的认知。之后自己在家有一搭没一搭得用《美国小学生课本》自学,最近才重启ABCReading的阅读。
用录音机听英语故事的习惯一直坚持着,孩子比较偏爱校园捣蛋鬼题材的,陆续听了Marvin Redpost, Roscoe Riley rules, Calendar Mysteries,JBJ和Horrid Henry。
半年前为了实现孩子英文书的自主阅读,买了一堆盗版学乐桥梁书:方块兔,神探狗,比利和小怪物,Haggis and Tank, Princess Pink,每一本只有薄薄几十页,图画占了大半,句子只有几行。孩子看得热闹,一两天就能看完一个系列,一两周就把我能买到的盗版桥梁书全部看完了,然而并未能过渡到自主阅读,我要是拿出一本无插画英文书,他连第二页都不会翻开,所以估计还要在“听书”上再过渡一段时间。
AR4.7,应该高估了,平时听的录音都没有那么难的。
--
FROM 221.2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