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Qlis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不是焦虑学习成果,是焦虑学习习惯。我自己小时候就很马虎,也没少挨我爸的批评,因为我也经常是大题、难题能得分,但是会看错口算题。有一次为这个还挨了我爸一巴掌。小时候不明白啊,觉得不就是看错题了吗?觉得我爸太严苛了。长大了才发现,细心是哪里都需要的,就因为我小时候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导致我养成了马马虎虎的性格,工作以后就经常犯一些小错误,有时候小错误很致命。
: 意识到了马虎的危害,结果我发现我儿子比我还马虎,头疼。我只是希望他能养成细心的学习习惯。
:
我觉得本版对细心的解读一会儿正确,一会儿片面。
除了很少数是真正的粗心问题,我认为大多数是大脑思维被挤占,而在容易题上出现神经错误,还是知识的熟练问题,当考卷越来越容易,真正的粗心(偶然性的,同类之间的区别不大)才扩大了影响。
我小学是头部,初中是普通班头部,很少有粗心问题。
到高中没有学习强度,已经属于好学生的末部了,我高考数学扣掉的关键分全是1*1/4=1这种,最后大题前的填空题,有一定难度,辛辛苦苦计算到最后一步,1*1/4=1,结果连错3道填空,全是这种,扣9分。是粗心吗?不是,是平时练的太少,知识点都懂,但不熟,需要占用大脑推衍,以致于错误发生在你放松的时候。我中学的物理是非常好的,但没有练习,从不背诵公式,多次考试现场推那种间接一点的公式,这都造成大脑被占用思维分配,增加错误率。我认可了本版之前讨论的细心不够是不熟练的判定,是卷面有难题占用了思维分配,用脑过度而错误就出现在大脑放松的简单问题上了。
--
FROM 221.22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