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csccc (大海巨浸,含蓄深远|踏雪无痕) 于 (Tue Sep 6 10:21:01 2022) 提到:
浮力理论来源于《同文算指》,而不是杜撰的阿基米德的王冠小故事
先来看看充西方编撰的这个小故事:
公元前287年,古希腊叙拉古国的希尔罗(Hiero)在锡拉丘兹称王后,为显示自己的丰功伟业,决定制造一顶金王冠放入一座圣庙,献给不朽的神灵。为了使这件事做得完美,希尔罗国王挑选了优秀的制造商,并精确地称量出黄金交给这位制造商。不久,一顶精美别致的金王冠被呈献给国王。国王观后十分高兴,心满意足。不料后来有人告发说,在做王冠时商人盗窃了金子,加上了等量的银子。海罗国王认为自己受了骗,蒙受了奇耻大辱,同时也感到事情果真如此,那是对神灵的亵渎,罪过实在深重。但又苦于无法将商人的窃贼嘴脸揭露于众,因为王冠的重量与所给的黄金的重量完全相符。
为此,希尔罗国王召见了宫廷科学家,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力学家阿基米德,让他想想办法。阿基米德了解了这一事情的原委后,日夜冥思苦想。一天,他在洗澡,当身体慢慢浸入水中时,澡盆中的水逐渐溢出澡盆外。这一简单现象使阿基米德的思路豁然开朗。他一下子从澡盆里跳出来,光着身子欣喜若狂地大叫:“找到了!找到了!”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根据洗澡这一事实所受的启发,阿基米德设计了一个实验。他做了两件物体,每件的重量与王冠相同,一件是黄金的,另一件是白银的。他把一个大容器装满水,首先把银制品放进去,而后再取出来,再用量杯把水注入容器,直到恢复原来的满度。这样,阿基米德根据溢出的水的体积与沉入容器中的银制品的体积应当相等的道理,求出了银制品的体积。在此之后,阿基米德又把金制品放入装满了水的容器中,再取出来,并像上一次一样用量杯把水再装满。他发现第二次溢出的水没有第一次那么多,稍微少了一点点。这说明金制品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银制品的体积要小,两者之差恰好是两次溢出的水的体积之差。最后,他又用水装满容器,并把制造商制造的王冠放入,发现王冠排出的水比同样重的金制品排出的水要多些,而比同样重的银制品排出的水要少些。由此他断定制造商在金子里掺进了银子,从而帮助国王判定了制造商窃取金子的罪行。
这个故事据说来源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维斯(Vitruvius)的著作,但是谁也没有见过原本(横向比较印刷术、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不知其著作以何为载体?)。英译本见Morris Hicky Morgan翻译的:Vitruvius: The Ten Books on Architectur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14. 并在1960年由纽约的Dover Publications, Inc再版,见再版的Pages 253-254.
1629年,《欧罗巴西镜录》(此书作者不详,清初梅文鼎曾为之订注)中重复了这道鉴定王冠金子成色的题。但该题中,其人不叫阿基米德,而叫“亚尔日白腊”,而王冠问题除了把“罏”(lú,同“垆”)换成“鼎”,其他数据和所用算法与《同文算指》完全一样,而且就连王怀疑匠人盗金和不能伤器的前提条件都一模一样。《欧罗巴西镜录》内容分别来自《同文算指》和《九章算术》等书,最后两部分名为“金法”和“双法”,前者即中国古代的“今有术”及相关算法,在中世纪欧洲被称为“黄金率”或“三率法”,后者即中国古代的“盈不足术”,在西方被称为“双设法”。该书刊否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清焦循抄本。
所以,经过查证,阿基米德王冠故事的蓝本最早出自《同文算指》一书,而不是什么古罗马建筑学家的维特鲁维斯的著作。
当然,这里肯定有人会说了,《同文算指》这本书不是明代利玛窦、李之藻据德国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编译过来的么?连故宫博物院的介绍也是这么说,但故宫博物院也说:该书译就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初刻为明万历本。
这就有意思了,利玛窦生于1552年,于1610年就去世了。
实际上,从明朝末期到清朝中期,先后有500多位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历史记载,最早到达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是来自叙利亚基督教的阿罗本,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到达长安。而最早到达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范礼安,他于1577年到达澳门,后来他委派两位意大利籍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利玛窦是个瘸子,他是在被人袭击逃跑时不小心崴了脚,澳门的医术并不发达,后来落下了终身残疾。
时至今日,阿基米德这样的虚假故事还充斥在历史书中、教科书中、儿童读物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维、认识和判断。
☆─────────────────────────────────────☆
angrycm (angrycm) 于 (Tue Sep 6 12:44:23 2022) 提到:
那杠杆原理也是伪作吗
【 在 Lcsccc 的大作中提到: 】
: 浮力理论来源于《同文算指》,而不是杜撰的阿基米德的王冠小故事
:
: 先来看看充西方编撰的这个小故事:
:
: 公元前287年,古希腊叙拉古国的希尔罗(Hiero)在锡拉丘兹称王后,为显示自己的丰功伟业,决定制造一顶金王冠放入一座圣庙,献给不朽的神灵。为了使这件事做得完美,希尔罗国王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S Max」
☆─────────────────────────────────────☆
dingdong (叮咚) 于 (Tue Sep 6 15:27:30 2022) 提到:
这是你写的还是哪里抄来的,太牛B了,一大堆逻辑混乱的推证之后得出浮力理论来自于一本明代翻译的欧洲算术的书……
【 在 Lcsccc 的大作中提到: 】
: 浮力理论来源于《同文算指》,而不是杜撰的阿基米德的王冠小故事
: 先来看看充西方编撰的这个小故事:
: 公元前287年,古希腊叙拉古国的希尔罗(Hiero)在锡拉丘兹称王后,为显示自己的丰功伟业,决定制造一顶金王冠放入一座圣庙,献给不朽的神灵。为了使这件事做得完美,希尔罗国王挑选了优秀的制造商,并精确地称量出黄金交给这位制造商。不久,一顶精美别致的金王冠被呈献给国王。国王观后十分高兴,心满意足。不料后来有人告发说,在做王冠时商人盗窃了金子,加上了等量的银子。海罗国王认为自己受了骗,蒙受了奇耻大辱,同时也感到事情果真如此,那是对神灵的亵渎,罪过实在深重。但又苦于无法将商人的窃贼嘴脸揭露于众,因为王冠的重量与所给的黄金的重量完全相符。
: ...................
☆─────────────────────────────────────☆
Adelheid (Adelheid) 于 (Tue Sep 6 19:13:19 2022) 提到:
哪有什么推理论证,纯属前言不搭后语
【 在 Lcsccc 的大作中提到: 】
: 浮力理论来源于《同文算指》,而不是杜撰的阿基米德的王冠小故事先来看看充西方编撰的这个小故事:公元前287年,古希腊叙拉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