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例子吧。
我小学五年级以前,所有学科没有及格过,记得最清楚的是,三年级一次考试,语文3分,数学0分。
但是貌似没有耽误我快乐的玩耍和钓鱼(那个年代吃饱肚子是第一位的)。
五年级以后,莫名其妙的成绩就上来了,语文一般是85+,数学一般是95+
而相比我四年级以前的班长啊,学习委员啊,小组长啊啥的,那就不知道掉队到哪儿去了。
然后我就顺顺利利的进入了初中重点班,原来一些小学同学进入了初中普通班。还有一些就干脆回家挣钱去了(还是在哪个年代吃饱肚子是第一位的)。
进入初中后,初二开始大换血了,原本小学成就都超牛的学生,在几何、物理、化学的摧残下都不知道掉哪儿去了。反而哪些整天傻不拉几,嘻嘻哈哈,爱动手操作的学生冒出头来了,这里面也就包括我了。
初三的物理电学以上,那是对学生们的再次摧残,原本做题高手基本全趴下了,反而那些没事在家拆个收音机,拆个电视机(我在我哥的陪伴下拆了一个电视机,那个年代的电视机是稀罕物,当然最后没有少一顿揍,我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抗雷挨揍的),所以初中就没有感觉吃力。
到了高中出现严重偏科,所有理科处于一骑绝尘,可以说是在学校没有任何对手。一般情况下老师懒得高兴做题,直接拿我的试卷作为样卷来讲题(当然也有错的时候)。所有文科基本在及格偏上一点点,偶尔发挥个神经病干到第一名。
所以我的理解:小学跟住就好,不要太拖沓,不要太掉队就好。初中是关键,特别在初一下班学习和初二,会出现一大波换血的过程。
【 在 chenwf 的大作中提到: 】
: 课内成绩咱就不说了,因为小学课内成绩对于前几名来说区分度并不大的大家都知道。假设俩孩子智商差不多,一个从小语数外各科踏踏实实的学了很多,数学做了不少有深度的题。(当然前提是这个孩子并没有厌学)。另外一个孩子呢,就是主要完成课内作业,课外拓展的很少。体现出来的是俩孩子课内成绩差不多的,因为小学课内区分度不大。那拉长时间到了初高中俩孩子表现是啥样?
: 我们小时候的经验就不用说了,那个年代整体氛围和现在就不一样,没太大参考价值。
--
FROM 1.2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