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教小娃的经历:
小娃最初被周边的人认为是“苯”的,我非常理解你所说的学习“思想境界”,我教娃围棋的时候,从不教他技巧,就告诉他选点的思路,至于是不是最好的,我自己也判定不了,但我的思维选择逻辑告诉他了,娃进展飞速,几个月后达到强5级到弱2级水平(不做死活题,当时我也不知道有专门的死活题训练),之后报围棋兴趣班,再次接连跳跃提升(死活题依然没有专项做),其实我们1年时间达到了围棋业3的水平,虽然没有段位证书,基本碰到业2都赢,碰到弱业3能赢。
幼儿园大班大班以后,我们敬爱的围棋老师意外身故(生前曾跟我说,到业4水平他就不适合教了,要送去道场学,最快升小学1年级时能到业5),几个月后娃围棋都停滞状态,我把他送去职业围棋手的小道场了(全是冲段少年,想拿职业段位的),老师说太小了,但测试后收了,不住宿,早上送去,晚上9点后接回。坚持了1周,发现不行,不去了。从此,娃兴趣寥寥,不爱围棋了(兴趣班老师过世时已经不积极了)。这算一次狠鸡的尝试,失败。后来放弃捡起来,再放弃再捡起来,与3年级秋终于拿到业5证书。我反思了这段经历,再也没有强鸡过娃,学奥数也是这样,我担心上强度娃状态反转,我不让娃拓展语文、英语就是维持娃学数学的专注度,维护好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是寄希望于娃能有点小痴迷,也在思考要不要给娃加大学习量。
我挺希望娃去参加竞赛的,有意无意表示对竞赛娃的推崇与肯定,娃现在的投入度不适合搞,但我也在维持这个可能,结合今年初中的课内情况,我定的最后时间节点是初二。
【 在 shjwxy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我日常接触和认识走竞赛报送或强基考入大学的一些例子(IMO、国集、省队均有),以及和他们日常的交流,来说明一下我现在对竞赛强基学习的观点:
: 1、竞赛强基学习第一目标是通过这个学习培养孩子极强的自学能力(请深刻理解),高效的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这个能力受益终身,保送或考入理想大学是附带产物
: 2、对于普通天赋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条极其艰辛的道路,需要高强度持续的学习,996这种工作强度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放松,他们是全年无休的早7晚11的学习强度(正式进入学习阶段后),最多春节自己给自己放两天假。
: ...................
--
FROM 221.22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