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对“刻意训练”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的看法。刻意训练一般指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在适当的阶段着重进行特定方面的锻炼。例如,男孩的耐力训练在13-16岁之间效果最好,柔韧性训练则要在10岁之前进行。然后根据训练效果来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最后,根据从事的运动项目进行专项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方法的效率要比自由练习高得多。对于具备相同天赋的孩子来说,刻意悬链的效果肯定比自由玩耍好得多。
我们那个年代估计是训练手段比较原始,所以刻意训练和自由玩耍的差距不大。现在训练方法和手段进步了,导致刻意训练和自由玩耍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三十年来奥运会和全运会的成绩也反映了这种进步。三级运动员标准基本就是业余爱好者的顶峰,而二级运动员标准基本上是体校二级班的起点。
我家小朋友在运动基因方面比较差,所以在刚上学的就开始进行一项运动训练。竞技成绩比较差,在市级比赛中能拿一张纸就超水平发挥了,但回到学校的运动会上,无论是田径还是游泳,只要参加的小项就能拿第一,即使跟高一个年级比基本也能赢。身高就是同龄孩子的平均身高。当然,对于需要特殊技巧训练的球类项目,那就没法比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跑步估计也会被学校田径队的小朋友超过。关于足球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但是在游泳和田径这类主要依赖身体素质的项目中,刻意训练(即使不是专门针对此项目)对身体素质的提升效果是很明显的。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对于体育的认识不一定正确。
: 户外活动量多,如果同时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质,体育基础还是可以的,我娃户外运动多,踢野球,虽然比不上校足球队的优秀选手,但也可以对抗,我娃班级每年都输,是因为我班只有我娃踢野球,而其它班有好几个校队的。校内体育测试娃全优,但比专项肯定是报班的优秀学员更强,体育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并不是竞技,自由户外运动对基础体育素质是够用的。
: 我自小身体素质就明显强于平均水平,是因为从小玩的多,放学一路玩回家,有时也能累得双腿跟灌铅一样。我高中就思考过一般人为什么普遍体育弱,因为他们玩的时候也偷懒。我大学的时候自由运动了两年(退役运动员老师进行了基础指导),就在游泳和中长跑超过了三级运动员标准,逼近二级,当时运动没有目的,如果专业训练,达到二级还是容易的,这些的基础都是儿时的玩乐活动奠定的,确实大多数人玩乐时也是偷懒的,这种体育基础素质也就差了。
--
FROM 104.2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