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归根结底是让一个人拥有“去依附”的能力——这个人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一个什么样的处境中,他都有能力把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变现,能够调整好自己以适应环境,从而在这个社会上活下去。”
这段话一针见血,深以为然。所谓“去依附”的能力,这中间包括拥有依附的资本(技能和资源)和依附的能力(对社会需求的洞察力)。但可悲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触及本质,即使是疯狂鸡娃,充其量也就是为孩子提供了些许依附的资本(专业技能)。
在学历贬值的时代,学历本身能给到普通人的恐怕只是一件孔乙己的长袍,用学生时期的光芒去掩盖进入社会后的失意,安慰自己只是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所以我们能做什么?如果已成年步入社会,“那么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让自己活得不那么拧巴,就是心理上去接纳规则,行动上去适应规则。”
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学历,社会只会考察你的依附能力。如果做不到,那不妨唯心一点,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毕竟在内卷时代赚钱不易,不如让自己更开心。
如果已为人父母,那么在下一代的教育中不要再继续路径依赖,一味地刷题鸡娃,而是多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力,让孩子清楚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分数,而在于建立对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洞察能力,并且能够灵活适应变化。否则当你通过了应试教育的独木桥之后,会发现等待你的不是彼岸而是断崖。
--
FROM 27.18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