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没这么恐怖。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慢慢找到自我,就像我们走过来的路一样。
我的感觉,父母和家庭教育最应该给孩子的是三点:方向,方法和乐趣。
孩子刚生下来,除了基本的人性特征,从知识和经验来看,确是一张白纸。
第一笔怎么写,这个真的要靠家长,也就是父母帮孩子制定的教育规划、监督落地的计划、学习任务、目标方向这些。
父母写好开头第一笔,后面就可以教娃自己写字了。
过程坎坎坷坷,可能写得很难看,可能写错,但只要他努力去写了,父母在旁边扶持指导一下,这样就好。
人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在学习过程中,他会找到自己擅长的学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自个儿过得更舒适更高效。
过程结束后,他拿到成绩,获得鼓励和赞许,自然有了成就感、自信心,对学习有了兴趣,乐在其中。
这样慢慢成为一个正向循环,他就有了惯性的动力,这就是习惯和态度。
而且学习提升中,校内校外慢慢都会形成自己的一个小圈子,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家长和朋友一起努力,互相带动着一起往前跑。
父母要注意的,就是认清孩子的实际,让他先努力跳起来能摸到这一阶段的极限之上,再跳一跳去摸下一个天花板。
如果一开始就逼着孩子拿这第一那第一,非要和最顶尖的娃去比,那纯粹自寻烦恼……
和玩游戏升级打怪一样。自我挑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再打破这个极限,进入到下一个更高级别。如此循环,直到触摸到真正的天花板,也就是天赋级别,就停下来。
那玩意儿是老天爷给的,不是一句人定胜天就能打破的。
所以,做自己,做到极致,做到最好,这样能走到哪一步都是胜利。
人群攘攘,总有前0.1%的孩子,也有百一、百五、百十,甚至80%的孩子。
他尽到了最大努力,本来80%的天花板,跑进了75%,一样值个大大的赞!
【 在 zoa 的大作中提到: 】
: 并不是亲子矛盾,孩子逆反,学业压力过大而抑郁等这些小问题。
: 而是让孩子失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
: 当你的人生都被别人排满的时候,你根本不是你自己,而是一个执行指令的机器人。
: ...................
--
FROM 103.3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