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就是三年级,自我意识起来了,想看看自己能摆烂到什么程度,看上去像是一个没有自驱力的问题。
这就说到了自驱力怎么回事。
我觉得8岁是个很有趣的年龄,8岁前孩子自我意识弱小,父母影响力大,很多问题还不明显;
8岁以后就会接受社会影响更大(老师、同学),到了青春期,父母、老师影响都要让位同伴影响(这也是为啥我觉得上好初中比上好小学更重要,或者说初中上普通学校实验班比上好学校的普通班要好,孩子这时候受环境影响太多)。
8岁也是第一个拉开前期家庭教育分水岭的年龄——8岁孩子的天赋开始显现,渡过了最早期的撒网尝试阶段(2-3年),找到天赋所在的孩子和家庭,开始收窄范围,在天赋方面持续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会收到阶段性的结果(比如比赛成绩),形成正反馈,孩子的心理开始出现持续的正强化——“我很棒,我继续努力可以更棒,事实也的确如此”的正循环。
然后小部分孩子沿着这个正循环不断向上,打更高级别的比赛,读更高质量的书,看更大的世界,自驱力可能就起来了。
所以,三年级按理说还是前期家庭影响的效果呈现,如果父母发现外界的负面影响甚至大于家庭的正面影响,那就要思考下,家里在过去正面影响的力度是不是还不够(这里主要指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仅是语言层面)。比如父母生活方式是不是自然健康,父母的工作态度是不是认真积极等。孩子就是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不想孩子被环境中负面影响到,家里就得反复强化正面的东西(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正向价值观的持续洗脑,抵抗外界不正的三观)。
但也可能有一部分“降世魔童”,父母特别好,家庭教育也找不出硬伤,但就是由于先天原因,自控力自驱力不行,一部分属于病理的,用药控制,一部分就真的没办法,遇上了就是遇上了。
看起来你家还不是这种,好好调整亲子关系,增强技术管控和心理正强化(夸夸建立高自尊)双管齐下,应该会有效果,前提是父母需要拿出一定的时间精力跟他读过这个叛逆期。祝好。
【 在 neab12ab12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会儿我仔细想了想
: 1)他为什么要故意挑战权威?(他在试图争取什么?)
: 长大了吧,不想被管了,但是也并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就是普娃,你要求他走2他实现1,你要求他1他实现0,你没要求,他就能给你退着走。
: ...................
--
FROM 123.18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