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群里有家长问怎么发现孩子天赋,去年因为工作需要+自身兴趣,集中阅读过百余篇/部关于天赋研究的中外文献,很有意思。感觉有几个基本的点很重要。
一是关于天赋到底是不是“天生”的,即是先天固有不变的优势,还是后天环境中发展而来的特质,研究界莫衷一是,哪怕在生物学领域都有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和证据。特别是这还涉及到对天赋的定义问题。但至少给我的启发是:不要去贸然judge孩子在某个领域是不是有天赋,否则很容易以“没有天赋”的暗示限制住孩子本可以发展出来的优势,自信心对人潜力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跟第一个问题有关的,之所以没法就天赋是否是“天生”的达成共识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人们对天赋的评判往往跟成就表现也就是实际表现出的结果联系在一起。但成就跟天赋之间不是线性相关,这两者关系非常复杂,至今没研究明白。其中有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大白话来表述: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家俩姐弟学音乐,弟弟从娘胎里就受姐姐学音乐的环境影响,看起来更有音乐细胞,姐姐实际是个理工直女。这俩在同样的年龄面对同样的音乐练习时,如果其他外部因素一致,谁会更省心?看起来是弟弟——我起初也这么认为。但事实证明:不好说。这俩难点优势不一致,姐姐学习认知能力更强,练习时可以用这个能力去弥补“音乐细胞”本身的短板。历史上很多音乐家也是这样各有各的发展优势,有的是因为特别努力,有的是因为特别聪明,有的真是音乐世家熏陶出的“细胞”,而且成就都不相上下——但人们往往误以为“细胞”这个才算是“天赋”,认为这个才是成功关键。
三是人们谈及天赋时,往往容易和“兴趣”这个概念混用,把天赋等同于“兴趣”。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兴趣,但兴趣也并不都是“天生的”,这里可能既有内在先天的倾向,也有很多后天因素在里头,当然兴趣的概念、兴趣和天赋的关系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最后关于如何发现孩子“天赋”,个人有两个体会:
一是在孩子自身内部和孩子之间两个维度去比较。看孩子自身在不同项目中的选择,也许会觉得他在某些领域项目中有更有兴趣或者更有优势,但接下来也要和其他孩子去比较,看看同一个项目中,不同孩子的表现区别是什么,从而更好给自己孩子定位。
二是比让孩子成为天才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比较中,学会发现、尊重和引导孩子的特点,没必要拿孩子短板去死磕别人长板,但也没必要一看到在某个领域天外有天就自我认怂垂头丧气,“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我也一直告诫自己:家长只有先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才能帮孩子更好地悦纳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
--
修改:candysnow FROM 183.173.95.*
FROM 183.1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