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个老同学来北京,跟他聊起当年高中时期,我倒想到一件事。
当时的高中教学情况,一般是高一高二基本上已经是学完了绝大部分的考点(好像是,我记不大准确了),高三时期不说是题海训练,不过主要任务,本质上完成会考,高考等几次重要考试。
当年在高二的暑假时,正好比我们高一届的学生高考结束,那位老同学有关系,先搞到了高考试卷,某个晚上邀请我去一起学习。
那天晚上,我拿到的高考试卷,做了几道题,不是物理就是数学,因为我比较擅长,结果给我的感觉至今还有印象,那就是感觉有点涩,做起来不是那么迅捷熟练。
一年后自己参加高考,就完全没有这份隔阂。后来我考虑过,有两种可能导致这样的区别,一是训练的多寡,毕竟到高二阶段,做题训练还没那么多,二则是大脑神经的发育程度问题,年长一岁可能明显成熟一截。
所谓的“早慧”其实更多可能是一种生理现象,某些神童的大脑神经发育就是比同龄人早;同样从青年到中年,也有一些变化与不同,我相信这里版面的网友自己也有感受。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