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说了孩子只是怼你,出去不会怼老师,说明是适应社会的,没有出现你担心的“故意激人,成为习惯,带来不好的影响”。这种担心其实是你的想象,和孩子想象升旗升一半大家跑回去一样。也没有科学研究证明七岁的孩子喜欢和妈妈反着说,就会“成为习惯”“故意激人”“带来不好影响”,后面的内容是你强行联系起来的,不是客观规律。最后,即便孩子长大真有这个问题也没什么,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可能是完美的。杠精总比闷葫芦或者爱撒谎、结巴、社恐等等好一些。我很赞同你置顶的咨询师的建议,出现问题时应该多关注孩子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和需要,如何满足。而不是关注自己是不是担心失望厌恶,要求孩子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让自己高兴起来。我想这是教育和控制的本质区别。父母的感受也需要关注和认真对待,但要找成年人来满足,配偶亲朋咨询师,而不是让孩子来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哄自己开心。
【 在 maywell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想化的要求确实有,体现在“德”和“劳”方面,觉得这是一个人可以把握的,跟她的先天条件关系最不大。所以才在乎她时时刻刻有点故意激人的行为,担心未来成为习惯,带来不好的影响。
: 权威和控制是不存在的,遵循“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但孩子该教育还是得教育,不是因为权威和控制。她其实挺喜欢日常“数落”我的,恍惚间她是我妈,是我的问题我都笑着接受并改正,只是不能接受她心情不悦就怼人。
--
FROM 223.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