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您再次耐心的回复!
1、关于共情,我一直以为我做得很到位。在遇到各类事情或者面对不同人时,引导她共情别人,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所遇所见所闻,但恰恰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去共情她,可能源于我本身性格直爽,有什么需求直接表达,忽略了她凡事喜欢委婉表达的特性,没有去洞悉她的内心世界,小孩子表达物质需求时透露的小心思大人一猜就透,而这种情感上的需求表达更隐晦,被我忽略了。
2、希望她不能只顾及自己的情绪以及愿望是否满足,是有一丝担心未来表现出自私,只想着自己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忽略了自己给别人带来了什么,能提供什么。
3、“接受事与愿违”本意是想表示事态没有按照预期发展时坦然面对,永远期待下一次,少一些负面情绪,生命与健康、爱与和平才是最重要的。再一想,好像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要求有点高。
再次感谢!
【 在 Carrie947372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好!能跟孩子做朋友的父母并不多,先赞一个!
我先多啰嗦一句再来回答您的问题。
有时我会去学校给中小学生做心理访谈,...
--
FROM 117.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