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主要是响应中学版斑竹号召,挣积分的(毕竟可以横行特快)。后来发现这篇发在儿童版更合适,毕竟中学已经不需要这些教训了。这些经验和教训,主要看看是否能帮助家长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各种敏感期,更好地观察孩子和科学的规划,少走弯路。
----------------------------分割线---------------------------
我们属于从小数感好的,对数字极其敏感的,幼儿园的时候去外地玩,5小时的飞机,娃带着最喜欢的玩具,一个计算器,5小时一动不动一直在那按着玩。但是我们从小不喜欢玩积木、乐高,家里也买了很多,甚至还带去上过两次乐高课,无奈真的是一点兴趣没有,于是就放弃了。再加上我们家长本身也比较喜欢数学,一直带着24点,打扑克,他也喜欢,所以就在发展数感而忽视空间思维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这样的发展方向导致了我们在数相关的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围棋,数独,都是非常突出的。有版友问围棋怎么学的,这么说吧,就是跟着机构学,自己喜欢看书,一年多两年不到,到4段水平。围棋停了之后改玩数独,数独是跟着一位独立的老师练了大半年,全国一等奖,进了国少队,参加过一次北京市比赛,当时同级别第一。
2升3开始学奥数,开始非常顺利,很顺利考上了几个最高端的班型,还有两个都给免了学费。
但是很快问题来了,4年级后开始学几何,那是完全无法理解,方向感极差,三角形的高怎么也分不清楚,后来真的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明白。甚至在小学校内开始学几何了,校内几何开始都学不好。尤其是校内还有一些旋转变换,那学得一个费劲啊。
好在基本的智商在线,费了不少时间,把小学那些几何还是基本掌握了。
现在中学了,问题又来了,首先是数竞,一试的立体几何,那是基本放弃,天生比别人少8分。二试的几何,没法放弃,只能硬着头皮上,这么打个比方吧,代数付出1小时学,几何就要付出3小时甚至更多。
校内物理,刚开始学的还挺好,到光的传播了,又开始对光的各种方向,尤其是需要一定空间感方向感的水里空气里各种介质折射来折射去的,又开始学的很乱了。
到现在,动滑轮组,绕线,也是蒙的。
我相信,通过练习,这些还是能改进的,但是所要付出的努力,远远大于其他。
这个经历让我反思从小的培养模式,可以说我们真的是顺着兴趣培养的。但不喜欢的乐高,不喜欢的积木,就不搭了。去公园玩,只喜欢找写着XXX米的牌子,就由着去找,对方向和空间没有感知,蒙头找数。把兴趣的那一面充分发挥了,但忽略了非兴趣一面的补足。
就这个问题,我曾经跟我们的老师沟通过很多次。好几个老师都认为,可能是因为大脑某一方面一直在发展,挤压了另一方面的发展。挤压论,也没有科学文献论证过,不得而知。
但如今,我遇到一些熟悉的家长,孩子还小的,说孩子不喜欢搭积木的,我都会跟他们说,没事还是搭搭,感知一下空间,不要像我们这样留一个这么短的短板。
所以现在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全面发展,特长突出。这也是非顶级天才的最好的培养路径了。
这只是我们此时的感悟,未必都对,也未必适合每个人。比如有些从小某方面天赋异禀的,我也觉得长处长到一定程度可以忽略其他短板。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成长,也有可能又会有不同的结论。大家参考即可。
--
FROM 103.3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