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娃目前已上初中,成绩突然从中上游冲到头部,语文成绩也还可以。最近复盘一下小学阶段,哪些是经验,哪些是教训,主要是我自己还有一个二年级的老二,作为借鉴。
我家到小学毕业基本回家都没什么作业,平时也没有课外班,就一个英语是线上的,学校有一节课业辅导,是用来写作业的。放学后一小时户外运动后,假设每天有两个小时是集中用于学习或者做妈妈牌作业上,这些时间是怎么分配。我自己大概的分配是30分钟用于背诗词、30分钟用来阅读、45分钟用于英语、10分钟用于做口算,这里面也包括了打折扣和过渡的时间。比如阅读的时间可能也就20分钟,口算其实5分钟就写完了,但是娃不是机器,不可能做完一项迅速切换到下一项。
我家的男娃说白了也不是特别爱看书,但是你不把他时间塞太满的情况下,他也能当消遣一样的读一读。不可能是晚上安排了一个课外班,中间有30分钟间隙,我给塞上阅读。我翻了翻购物记录,他读过还比较喜欢的,
皮皮鲁系列,故宫里的大怪兽,汉生中国童话(反复读),罗尔德达尔系列,吴姐姐读历史,鲁冰逊漂流记(反复读),凡尔纳系列(反复读),山海经。其他再就是一些课内必读书目也都算是读了一遍,科普类的,类似《刘兴诗爷爷讲地理》、少年徐霞客、各种军事武器、急救、攀登等,还有一些口水书像米小圈、唐朝上学记、少年特种兵、大中华寻宝记之类的,很难称为阅读了。
我自己个人是比较喜欢阅读的,无奈娃也不爱读书,小学时候靠着大量留白时间,勉强读了一些,能吸收多少也很难说。到了初中,再难找到时间来阅读了,也就是老师布置的必读书目,强制要求写章总结之类的。
我现在觉得除了学校要求的必读书目,还是尽量读一读,其他的如果娃实在不愿意读,也就随缘了。因为阅读说白了是个小众的爱好,那种体会文学性、体会细腻文学手法的期待在大多数娃上都会落空,如果是只是单纯获取知识,那听音频、看纪录片之类的能达到的其实也还好了,像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娃都是通过听凯叔和钱爸来了解的,我觉得也问题不大。我想到的唯一对每个娃都有意义的是,如果你习惯了读一些高于自己水平较难的名著,再回头看课内的一些阅读理解题,就会觉得简单,产生降维打击的效果。
--
FROM 111.1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