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看到版友咨询语言发育是否迟缓的问题,回答的大多是没事,我们那时候也不会,几个月后语言爆发就是话唠了,但也听说很多自闭症和真的语言迟缓的例子。我想从我自己带娃的经历讲一下,我了解到的如何促进娃的语言发育,我观察到的一般语言发育的规律是什么样的,也从我家大运动比较缓慢的案例说一下,什么情况下可以接受自己家孩子的“迟缓”,只是因为个人发育水平性格不同或者性别的差异而已,只需要静待花开
先说概况,我家女孩,5个多月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后来不知道几个月会有意识的拜拜,9个月就开始说“(东西)掉掉、灯灯”这类简单词。后面逐步发育,一岁半整句,目前23个月可以正常聊天,各类发音基本都可以说出来,会说一些英语词和短语,听得懂日常沟通英语(听得懂但用中文回答),但是大运动发育慢,快4个月单侧翻身,5个月坐好,6个月19天匍匐爬,记不清时间但是扶站和横着扶走都很早,早于手膝爬,但12个月才手膝爬,16个月能走几步扑进大人怀里,17个月初才独走。我大概没听说过周围有晚到17个月才会独走的,为什么我没有特别着急,后面说
先说语言,我本身没有投入过多关注在语言上,可能一方面是女孩的性别原因,语言发育都比较好,另一方面有遗传因素,妈妈从小语言发育正常,说话走路都算正常时间,不早不晚,爸爸语言能力强,模仿能力强,小时候很早会说话(15个月才会走),学习工作时以英语好著称,工作时沟通能力突出,私下喜欢配音,模仿。我感觉娃的遗传因素很关键,从几个月就可以模仿爸爸用嘴巴发出的一些特殊音,她会一直不停的练习发音,说自己会说的东西。所以看自己家语言发育,遗传因素还是很关键的。这里就要说到娃是如何学会说话的,我家是会说一句一词就要说出来,慢慢解锁其他会说的,而非什么都不说,等到某一天突然张嘴说句子,于是给了我一个机会观察她是怎么渐渐学说话到现在水平的。一开始肯定是说妈妈爸爸,解下来最早说的话是掉掉、灯灯、蛋蛋,都是D发音的,似乎这个音最好发,我很确定的当时是不会发X、SH、CH这些音,也不会说“袜”之类的,说的都是两字叠词,我没有特意记时间,总之在d等简单的发音叠词之后,解锁的是更多发音的叠词,那个时期她把脚丫叫丫丫,袜子也叫丫丫,她很清楚是什么东西,但她不说袜不说脚,哪怕是袜袜也不说。接下来是解锁了更多发音叠词,再过一阵,终于开始不说叠词说两个不同字的发音了,某一天,她突然说“袜袜”,然后是“袜子”,接下来,说短语,然后句子,然后句型越来越丰富,现在说句子的时候能说得很复杂,可以说大段话。比如她跟我讲白天和小区姐姐玩的游戏“一按姐姐纽扣就开门了”,但你又能感觉到,没有大人熟练,好像是一边说一边组织语言那样子。这是我家娃发育的规律。
我定期为娃做发育测试,同时跟有认证的发育老师沟通发育状况,提一些我好奇的问题,也上过一些课。测试量表是ASQ,内容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交、语言发育这些,于是了解了一下如何教孩子说话,有什么技巧,当然,你不教也会学会,我只是举例子给焦虑的父母们。比如说学说苹果,你凭空和孩子说“苹果”,你指着图片说“苹果”,都不如拿着一个苹果说“这是一个苹果”,让她看到摸到感受到,发音可以慢一些。当孩子发出来了音,我们要肯定他,“对,苹果!”,如果孩子已经熟练会发叠音,这时候比如鸡蛋他说蛋蛋,大人要肯定并回复“对,这是鸡蛋”,你不要批评纠正孩子说的“蛋蛋”,但要告诉他这是“鸡蛋”,等到输入量足够,发育到那个水平。他就会说“鸡蛋”了。还有,大人尽量大量的和孩子说,解释生活中的各种东西,各种现象,难度可以比孩子现在掌握的难一些。
考虑娃为什么说话晚的时候,我觉得要综合考虑孩子性别,考虑家长同时期水平,家长语言能力,考虑孩子性格,考虑育儿是否得当。电视输出包括音频输出我觉得没有用,老人看孩子不跟孩子交流也可能是原因之一。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多学习了解。
楼下说大运动,内容太多,为了大家的阅读体验,发在了一楼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修改:jiahuahua FROM 114.250.136.*
FROM 114.25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