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未发表的内容~~~
这里做一点分享,主要是我们家领导的一些做法。
我们家孩子是女儿,现在也不大。成长教育中,我发现我们家领导的一些可取之处。
有一点做的比较好:就是大人在排出风险以及盯紧之外 ,核心是让孩子自己主动认识和体验到哪些是风险,从而自己主动避开、并学会如何处理。而且这些常见的认识从不到1岁就对孩子做教育。
比如剪刀或者带刺的东西,小孩子总是想尝试,领导会跟孩子讲:这个碰了会疼、会出血。如果你想试、你可以试一下,但是不要疼了自己哭。小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我们都不会说不同意,反而告诉她这个危险是什么、会有什么后果,要尝试就自己承担结果。
最开始,孩子当然不知道风险是什么、一定会尝试的。那就把着她的手让她自己去碰一下、自己知道疼了就迅速撤回来,这时候告诉她这种尖的不能碰,再给他、主动给他、他就不会再碰、就会把手缩回去。这个我记得是不到一岁不能知道尖的不能碰。
烫的东西也一样,比如,她不到1岁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拿煮完没多久的鸡蛋,领导告诉她热,不听,就让她自己拿一下,自己发现烫手就迅速放下,然后教育她烫的东西不能难、要轻轻地试探一下烫不烫。
高处也一样。小孩子不能准确判断高度,但是是可以感知高度的,她会知道害怕。
我们家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总是想爬到大人的床边、从床上下去。这个时候会跟她讲两件事情::第一个是主动抱着她腰、做出让她跌下床的动作,她会感到害怕、反而要退回去,这时候教育她高的地方不要靠近、更不要头朝外往下爬;
第二个是教育哪些高度是可以应付、该如何应付。比如不到1岁,如果是下床,要转过身来、玩床边挪,腿先下来,之后再脚着地。
这样,,每次遇到高的地方、从最开始的床、窗户、到楼道里面的窗户、以及外面的池塘,都告诉她这样危险,同时告诉如果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处理,每次都让自己再说一遍。这样从不到一岁教育到好几岁,每次见到不同高度的坑、包括井盖,自己就会说这个能不能爬、能不能跳、要不要远离、该如何如何。
另外,关于走散风险、或者坐电梯等,除了我们大人主动牵她她之外,重要的是教育她,无论在哪里都要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人多包括电梯一定要主动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或者衣服;如果出去玩,每次都告诉她,要主动找我们,而不是我们找他,而且会用实际教育,不是单纯说:会故意走在她后面远一些、或者略藏起来,看她的反应。最开始,她会走远忘了找我们,或者想起来找我们、但是找不到我们就会哭起来,这时候会告诉她公共场所走掉的危险是什么、改怎么办。基本上,2岁-3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比较好的习惯,每次出去不会跑太远、跑远了也会自己回来。当然我们会一直盯着。
上面讲的几个案例都是在不到1岁之前就教育的。我当初以为几个月的孩子可能讲不明白,但我们家领导坚持教育,后来发现确实小孩子很小就有一些意识的,比我们想象的聪明,讲的东西多重复小孩子会明白的。
另外,我们孩子都是自己带,别说保姆,就是即便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我们觉得也不放心,年纪大了并不是100%靠谱
总之,
1. 小孩子的风险教育,需要主动让孩子认识和体验风险,从而学会主动规避和并学会应对风险。
2.要相信孩子有风险感知的能力,尽管他可能只有7、8个月或者1、2岁大。尽管她感知的准确性不如大人
3. 风险是什么,小孩子是通过体验才认识的。主动的体验远比单纯语言教育更有效果。每种风险,在可控和保护情况下,都会讲清楚是什么、会出什么问题,不会拦着不让其尝试,用她自己真实感受来学会认识。
4. 风险应对,需要父母示范、并让孩子多次重复,同时对比正确与错误的方式,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应对
~~~~~~~~~~~~
~~~~~~~~~~~~
--
FROM 223.1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