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哺光仪的背景调研和理解
关于哺光仪
$高视医疗(02407)$ $爱尔眼科(SZ300015)$ $欧普康视(SZ300595)$
是的,
目前貌似对于使用后的效果是没有争议的,
有争议的主要是实验时间还短,无法确认以机器产生的红光模拟阳光照射眼睛的长期不确定风险,这个是无解的,因为时间,也因为医疗器械管理的流程,
另一个风险是杂牌设备的质量风险,据说如果质量控制不好,会造成伤害。所以低价不知名的肯定不能用。但我觉得这个对于水木站友来说属于明雷,是可以躲开的。
搜了一下,
哺光仪最早是作为弱势治疗,后来被引入近视治疗,之前作为2类医疗器械管理,审批权在省一级,主要是湖南北京等地,
一些医院和厂家也合作做过实验,比如同仁的接英和赵阳医生,数据结果是好的,对眼底黄斑这种类似风险是不确定的,所以也有专业人士反对。
2022年底出了一个湖南12岁女孩使用哺光仪得了眼底黄斑损伤的案例,然后国家就收紧了管理,从2类提高到3类,
审批权收到国家了。貌似因此相关厂家要重新做实验去进行申请,而医院也有研究需要。而同时在公开网络渠道,再搜索购买相关产品就有点不方便,起码在京东搜索没有什么商品,包括一些网上提到的知名品牌。包括同仁医院现在合作的这款,网络完全无销售。
网页链接
个人总结,
如果以22年的这个眼底黄斑损伤案例而言,从网络信息来看其实属于小事件,首先据说已经使用的有数千人,但是公开报道的损伤只有这么一例, 其次她的一个使用体验比如后像时间超出正常水平,但是可能一直没得到重视(但必须指出,即使同仁的实验组也没有强调和提示后像时间的重要性)。
真正的风险主要来自仪器红光的功率没有规范,知名产品之间也不同,显然功率小了没效果,大了其他损伤的风险可能增大,这个可能未来如果有3级器械获批,标准应该会规范。另一个风险是个人对这种方法和设备的适应性风险,毕竟每个人体质不同,2022年底这个黄斑损伤或许就是如此。
综合我之前的回帖,总的来说,个人觉得对于重度近视,其他方法已经没什么期待的,哺光仪是有很积极意义的。
对于一般的近视,如果研究的比较透,可以自己斟酌。
而整个产业目前就正处在一个重新实验,进行三级医疗器械审批的准备阶段,相关产品都是转入半地下的感觉。从长期来看,相关产品终究会有一个说法,比如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人产生不适应,以及几年内的可能风险有多大(实验个几年就行了,但是要说几十年到老了的风险,那现在这些眼药水之类的估计也没法说)。
个人感觉,如果说以几千没有出事和一个出事的概率来说,这样的监管收紧,是否也有行业利益纠葛在里面,
毕竟眼镜和眼药水的产业规模很大,上市公司就好几个,吃饭的人多。
但是如果以专业医药医疗制度管理来说,这样做似乎也无可厚非,这就需要上升到专业角度了
--
FROM 124.6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