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也有类似楼主的朋友,看病方面非常焦虑、非常纠结,原因是追求确定性答案,对试错和风险的容忍度极低。
楼主还与我朋友类似,对医学、健康、保健缺乏知识和理解,导致陷在一些医疗细节里出不来。
首先,楼主对免疫力低可能有误解,“免疫力低”于“免疫疾病”是两码事:
1)免疫检查没问题说明没有“免疫疾病”(有免疫疾病麻烦可就大了);
2)“免疫力低”是免疫系统是正常的,没有免疫疾病,但属于亚健康,对抗细菌、病毒的能力不强;这种情况,免疫检查没问题,但自己能有感觉,因为容易生小病。
很多回帖建议孩子多运动、看中医,其实就是针对提高免疫力。
第二,医生说法不一致的情况很常见,我们需要有一些常识:
不同医生意见的价值并不相等,专业性越高的医生,他意见的价值更高;
比如,关于西医治疗,西医大夫更权威(不要听中医大夫对西医治疗指手画脚);
反之,关于中医治疗,中医大夫更权威(西医大夫经常不让患者看中医,纯属傲慢无知,不要理他)。
比如,楼主家的情况,儿科内科(耳鼻喉科方向?)的医生怀疑是慢性扁桃体炎,但三甲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说没有扁桃体炎,就应该以后者为准,因为后者的专业性更高。
至于儿科的男医生建议不要切扁桃体,女医生建议切扁桃体,可以听听,但专业价值都不高。
当然,以上标准不是绝对的,因为人体很复杂、当前的医学认知尚有限、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时小大夫很认真,判断是对的;大专家很忙,判断是错的)。
因此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感受,综合多个大夫的建议进行再判断;
也就是说,不能不听大夫的,也不能全听大夫的;
我们自己是看病的中心、第一决策人,我们自己要尽量懂这个病,也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决策。
--
FROM 211.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