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不易,敬佩。
简单来说,诗词的格律平仄比内容重要,而且重要得多。
再说多点,漫长的古代历史中,诗词从来都不是文人是否有才华的标准。文人才华的第一标准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里是主要以写文章的水平来衡量的。文人的顶级成就是著书立说。
诗词对正经的士人官僚,主要就是豪门世家或是科举进士出身的人,是生活的点缀,是表达观点的手段,是展示才华的平台,是社交的必备技能。但是对仕途无望的那部分人,很大程度上是扬名的工具,社交的利器,当然可以名动天下,青史留名,但是却不见的被主流儒家价值观认可。
现代人读诗爱诗已经脱离了功利的范畴,是因其不但是一些朝代鼎盛时期的中国文化代表,而且兼具美感和文采。脱离了这个美感就没人读了。这种美感就是从格律中来的。
喝多了,说的不对,请看官多批评指正。趁着半醉不醉举个例子,得罪了,填词一首普信男:
普信男,情商都很浅。小事往往争高下,大话连篇感动天。人却不坏蛋。
【 在 anselr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清楚你们的恩怨。我只是证明了一个曾几乎失明又死里逃生的病人,七年几乎没有摸过实体书,仍然可以依靠早年的知识积累,写出这些东西。
:
--
FROM 15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