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Nostalgia 讨论区 】
发信人: plumblade (社会学编剧), 信区: Nostalgia/怀旧文化
标 题: 当年就有“续作计划”的《天书奇谭》,为何至今只等到修复版?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Nov 9 14:22:40 2021), 站内
01.经典再现
11月5日,万众瞩目的《天书奇谭4K纪念版》终于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
这部足以被称作“中国动画史里程碑”的动画,在初映38年后以新的面貌登上银幕,展现上世纪中国动画的辉煌和如今先进的修复技术。
《天书奇谭》改编自罗贯中、沈梦龙的《平妖传》中的章节,讲述袁公在盗取天书后,化蛋为人,让其将书中的法术带到人间,造福黎民百姓的故事。
以“吴门画派”为基底的美术风格、丰满的角色塑造和大胆的故事编排,让《天书奇谭》在这38年间折服了无数观众,至今仍能享誉豆瓣9.2的高分。
此次上映的重制版虽只是对动画的“硬件”方面做出修补,其剧情内容和精神内核则没有做出丝毫修改,但从大人的视角再看这部经典,似乎又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曾经三只狐妖的丑恶面貌是无数少年儿童的童年阴影,如今再去剖析这些角色,方才发现它们的可怕之处在于对现实的讽刺;而袁公与蛋生被迫分离的剧情,倒仍是许多人的意难平。
《天书奇谭》完片于1983年,与以往的影片不同的是,当年的影院中并没有这部作品的排片,观众们都是通过电视与蛋生、袁公、狐妖们相见。
正是在门槛更低、普及更广的电视上播出,《天书奇谭》才能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度。如今重制版能够在全国上映,也算是让当年的观众们补上一张电影票。
然而,回看再看这部的经典时,每个人心中都产生了一个疑问:影片结束于袁公被抓回天庭,此时人间依旧是祸害频发、贪官横行,蛋生还没用天书造福百姓。
显然故事尚未结束,然而当年收看《天书奇谭》的孩子已为人父(母),参与制作的工作人员也早已离开了业界,为何有着如此地位和口碑的动画,一直都没推出续集?
而即便是制作技术取得飞跃式进步的今天,为何也只是等来了重制版?
答案就藏在美影厂的发展史中。
02.美影厂太难了
上世纪80年代,凭借着《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作品,上美影的名声响彻世界。
这个位于上海的动画制片厂,不仅承包了几代人的童年,也浓缩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成为无数动画制作者、爱好者心生向往的圣地。
首先登门拜访的是英国BBC,他们表示想与美影厂共同打造一部极具中国风格的动画,并计划在海外上映。
见英方诚意满满,此时处在特殊时期的美影厂接下了这份这份工作,派出曾有海外交流经历的王树忱和钱运达负责交流和执导,很快便收到了对方提供的剧本。
BBC根据美影厂以往的制作经验,从中国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中选取了几篇故事,希望美影厂能以此为蓝本创作动画。然而在中方团队却认为,这些剧本不太符合国人的趣味,便从《平妖传》中节选几个章节,写出了《天书奇谭》的剧本。
因为是要面向世界的观众,钱运达导演决定一改以往沉重严肃的风格,在剧中多加入一些趣味的桥段;一些不影响剧情的场景,还可以直接让画师来设计。
比如蛋生吃饼先从中间下口,再套在脖子上转着啃完的画面,就是画师自己的想法。
交由对方审阅后,很快便得到了“可以开工”的回复,然而当美影厂把影片做完一部分的时候,对方许诺的资金却始终没有到位。
《天书奇谭》的创作过程异常艰难,团队先是参考了吴门画派的画作,制定美术风格;又借鉴了各地的戏曲脸谱、门神等民俗文化设计了角色;一向秉承“工匠精神”的创美影厂又将每一帧底稿画细画美,所有的步骤都灌注了制作者的热情和心血。
见BBC无望提供资金,员工们又不想看着自己的成果被搁浅,毅然决定自己单干,一定要把《天书奇谭》完成。
正是因为“慢工出细活”,当时参与制作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加班加点才能将动画做到让自己满意的标准,且由于资金短缺,当时厂内能给出的工资少之又少,导致后续的制作难上加难,最终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把这部动画完成。
据当时的员工透露,《天书奇谭》本是有续集计划,但由于影片没有上映,美影厂无法得知观众的反响,难以做下一步的打算,也只好暂时将其放一边。
除了资金上的困局,外来的冲击也是美影厂元气大伤的原因之一。《天书奇谭》的创作期间,正值中日关系的蜜月期,大批优秀日本动画引入国内。
而在日漫的冲击下,美影厂面临着从电影到电视剧集的转型。
1984年的《黑猫警长》就是美影厂的商业化尝试,这部作品故事上没有改编自神话传说,美术上没有采用国画风格,而是采用童话的形式讲新的故事。
这部在今天家喻户晓的国漫,其实也有饱受非议的时候。当时有外界评论这部动画“太洋气”、“子弹拐弯不切实际”,舆论呼声不仅间接导致这部动画只制作了5集,也让美影厂在资金短缺的困局上又面临人才短缺。
当时恰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吸引了很多外国公司来国内开办独资或者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而与此同时也催生出了很多接外包工作的动画公司。
而依据当年参与《天书奇谭》美术设计的黄炜介绍,这些外包公司虽然缺乏创意,但能开出极为优渥的薪酬,如在1986年的时候,在美影厂任职导演只有140元,但去到深圳,仅原画师职位就能拿到1400元,而最高者甚至能够拿到8000元一个月。
要知道,那可是在北京也只需要几百块就能够买到一平米房子的年代啊,那你们说这动不动就能拿到大几千月薪的工作,谁人能够不动心呢?
而在理所当然之下,美影厂也就只能无奈地面对人才流失的困局咯。
直到1988年,此时的美影厂的动画组已有四分之三的离开,业务骨干也有大批辞职,当时离开的人都戏称此次离职是“胜利大逃亡”。
因此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影厂都凑不齐大师团队。
对美影厂失望的不仅只有内部员工,就连宫崎骏也倍受打击。
在转型期间,宫崎骏本有与美影厂合作的想法,并借着工作室组织旅游的机会来到上海。然而留下来的员工看到日本动画大师前来交流,却只顾向他打听日本动画的计件薪酬制度,以维系制片厂的运营。
员工们的这一态度让宫崎骏对中国动画的失望无以复加,回国后仅是专心于自己的创作,再无萌生过与美影厂合作的想法。
而随着享誉世界的动画王国逐渐没落,《天书奇谭》的续集计划自然也是不了了之。
03.结语
如今距离《天书奇谭》的初次上线已然过去38年之久了,虽然在这数十年时间中,我们未能迎来续作多多少少会有点可惜。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美影厂何尝不是把“工匠精神”贯彻到底呢?
《天书奇谭》的每一帧画面都是艺术的凝聚,都是大师的心血,后来美影厂的创作虽难以与辉煌时期的美术片媲美,但依旧拥有独立制作动画的能力,只是谁都不曾想过单纯为了续集而出续集。
既然辉煌暂时无法延续,那就将前辈们的创作传承吧,这不仅是为了保留火种,更是为了激励未来的动画人。
--
修改:plumblade FROM 221.219.191.*
FROM 221.21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