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老舅的古诗词系列论述里, 关于对联的部分; 八十老叟 现仍健在健谈。
搜版面 尚无完全类同的帖子,转来便于索引
说春联
(天门老叟)
春联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贴春联,就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习俗及汉文化。把自己喜欢的话写在纸上贴出来,显得红红火火,显得喜庆。
今年春节,市委大院的门口贴了幅红对联: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隶书,繁体字,德、积和福为入声字,明末画家王时敏所撰。大方庄重又古色古香,很有味道。
但贴在大街小巷门楣上的春联,真的不好恭维。一是印刷品居多,没有几幅是手写的,好像我们这个镇没有文化人或者学童,少了百花齐放的味道;二是内容都是平安发财之类,勤学励志之类的太少,太多市井气的味道;三是春联的编撰太过粗糙,有些连上下联都难以区分,更谈上平仄对仗,缺了文化的味道。
家里很多年没有贴春联了。去年腊月廿八去联通办事,办完事转身要回家,工作人员把我叫住,硬要送我一樽包装精美的春联。除夕那天下午打开贴出来:
福到财到吉祥到,家和人和万事和。横披是:平安吉祥。
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编撰人的文字功夫。根据上仄下平的原则,估计“到”为尾字的是上联,和字只能读成平声,即下联了。从词性、结构看,出句中的三个到为动词,主谓式;但是,根据词性相同的原则,把和字也说成是动词就有些勉强了,而且,动词的和念去声,上下联的关键字词性不对。另外,横披中的吉祥显得重复。至于平仄,上联还可以斟酌一下,下联就谈不上了,开言就四连平。
编撰楹联,最基本的形式要求是:上下联之间,词性相同,平仄相反。也有人把上联叫出句,把下联叫对句。古人在吟诗答对的答对时,先发话的人一般出的是上联。如:
上联:人寿年丰歌盛世,下联:山欢水笑庆新春。
上联:屋满春风春满屋,下联:门盈喜气喜盈门。
两联的格式是,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联一:山欢水笑对人寿年丰,俩成语,都是形容词,庆新春对歌盛世,都为动宾式,正好。
联二:很能玩味的回文联,顺念倒念都成立,都是同一句话。屋字在古音中为入声,入声为仄。节间欢聚一堂,指指点点,有乐趣。
春联的字数不限,一般为五言或者七言。大多数选择奇数。如果自己编撰春联,字数的多少,得看自家门楣的高低胖瘦。比如,自家院墙的栅门比较敦实,可选择五言或者四言。二楼正门可选择七言或者九言,人在楼下赏联,长点为好。企事业单位、学校门楼的春联建议选用四言或者五言,言简意赅,庄重大气。
以奇数联为例,无论是五言、七言、九言及以上,其平仄格式有两种,仄起和平起。
仄起式,即上联的第二字为仄声,上面两联的格式就是。上下联句,平仄相反。
平起式,即上联的第二字为平声。如: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在此格的前面分别减去平平和仄仄,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就成了五言的仄起式。如果在此七言的上联前加上仄仄,就成了九言的仄起式,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把五言作为基准推而广之,就是在七言、九言或十一言的前面,成对地平仄叠加即可。
所谓平起仄起并不重要,它只是区别格式的叫法而已。从楹联的起源看,它发源于汉代的骈文,又从律诗那里发展而来,在宋代替代桃符而形成。律诗在唐代形成、成熟并纳入科考,与骈文和律诗不同的是,楹联没有字数限制,从一言到三、五言到几百言都有。
长联有个断句的问题,断句之间平仄怎样处理,众说纷纭。本文认为,用律诗粘的方式或许能使联句更为上口。九言联的出句如果需要断句,可做如下考虑: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至于究竟多长为长联,按《红楼梦》的说法,十一字就为长联了。长联一般有自对的要求,即联中的上下句之间寻求对仗。但春联有张贴需要,因此长联很少。
为什么我们区分格式要以上联第二字为依据呢?
既然楹联是从律诗发展而来,它的创作就遵循了律诗的一些方式方法。律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楹联也遵循了这一方法。其目的是让联句吟诵起来容易上口,有音韵之美。
编撰春联有几点禁忌:
第一,不可乱脚。即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此为铁律,不可违;尽可能避免三仄尾和三平尾。
第二,联句中不可出现四连平或者四连仄。这是格律诗的大忌,也是楹联的大忌,尽可能做到二四六分明。
第三,除叠词外,联句中一般不用重字。一定要用,称复字,如,旧韵交新友,新联觅旧知。新旧互对。再如,春回大地春阳暖,国至新元国运昌。春和国两两对应。如果搞成“国至新元家运昌”,春字就成了重字。
第四,规避合掌和僻典。年年对岁岁就是合掌,秋来对夏去也是合掌;本文不主张春联用典。
春联是楹联的一种形式,和亭台楼阁、寺庙官府里的那些楹联相比,平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词性结构大致上说得过去也行。毕竟它存于千家万户,要的是吉庆乐哈,搞得太严苛,反而妨碍了春联的趣味。但粗制滥造也不可取。本人对那些印刷体的春联就很有看法。一是沾了些铜臭气。二是对春联的选编太不慎重,有些平仄对仗本来很工整的老对联,却被这些人改得面目全非;有时看到贴在老百姓家门楣上没有上联的所谓春联,心里就来气,为什么不能在印刷前对春联有一个精心地挑选?是缺钱还是缺人?那些送春联的央企什么都不缺啊!斯文扫地哟。文化宣传部门在春节前强力推出一些符合格律的春联不是很意义的事情吗?有些文化单位和企业有时在年前搞有奖征联,说好鼓励欢迎短联,但最后获奖都是长联,那些二十字以上的春联你叫老百姓怎么书写怎么张贴?
总感觉春联有些没落了。
--
FROM 117.15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