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这些信用卡,的确可以刷这种点数,比如再下的UA点数就经常刷到用不大完。。
我们在美国有一批做电子产品贩子的一批人,大批量的花钱,然后在亚马逊上销售。这是现下留学生的一个很有名的创收渠道,不说食物链顶端的人已经做成了大电商,哪怕是底层的买手,略有本事的也可以轻松月入万美元。
点数算是这个行业的额外利润,现在国内大批量的便宜头等舱商务舱国际机票,其实就是这些点数来的。以最常见的UA为例,单程的中美航班点数大约是7万美元商务舱8万头等舱。而如果以刷蓝宝石和ink这种卡为例,1美元=1点,意味着7万消费就等于一张单程头等舱。如果市面出售这种点数可以按照1.6美分一点出售。
7万对于日常持卡者消费是不容易的,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电子产品贩子就太容易了。美帝的平民电脑很多在30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你只需要买200台就差不多刷够6万点了。这可能只是一个月的事情。
但是银行不是傻子,美国不管是C1 CHASE CITI BOA 都有很大量的统计雇员专攻客户消费模型,如果发现客户长期刷卡,但是从来不出滞纳,利息。而且刷卡金额明显超过了申报的工资收入。银行可以轻松批量关卡,并且这种关卡是长期的,几年之内你会没有机会继续申请同公司的信用卡。比如discover,chase 都是属于对于这种行为很敏感的。如果小白入手 一上来就玩太狠,死的也会很快。
至于那种开卡bonus,对我们而言九牛一毛。。。算的了什么。。
--
FROM 27.18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