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很多人的信用贷贷款用途和实际用途是不一样的,这样不怕银行查出来吗?我知道很多人贷款拿来投资的,这个是违反信用贷的协议的吧,万一银行查出来不是亏大了?你们到底怎么规避这个风险的呢?
下面是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写的自己的遭遇,真的这么恐怖吗?
贷款前你是大爷,客户经理装孙子。款贷了后客户经理银行就变成大爷,你就会发现自己比孙子还惨。你会发现有些问题他们之前根本不跟你讲清楚,然后变成你自己去承担。大坑一:消费 凭证一张收据?想得美。代购合同只是前期用来申请贷款做资料,款放了后客户经理让你自己搞了,他不管事了,有效的消费凭证只有两种,实打实票号能上税务局查到的发票(没有10%成本和过硬的关系都买不到,那张假的机打发票都不行),还有就是银证消费刷卡小票(别说30万,让你弄个两万的都够呛)。大坑二:砍头息,80%的银行直接干这种事。你贷30万到手没有这么多,一种是等到你去银行签合同客户经理才跟你说,那时你箭在弦上拿钱心理迫切不在乎少那一两万了,后面你发现就是吃大亏,有种恶心的是放款时你发现少了他们再跟你提,就是提前收取部分利息。大坑三:万一你三个月被抽中了(我不知道具体的概率,叉的我感觉就是百分百),提前还款还得支付5%的违约金,逼你提前还款还再割一把,上面有人说银行管不了那么多,呵呵,这种收割就是银行干这事的动力。大坑四:信用贷款不影响房贷,现在的状况就是贷了信用贷=房贷停,一年内要贷房贷的,一分钱都别碰信用贷,所有的互联网贷款都别碰,直接影响征信 和贷款审批。
--
FROM 171.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