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Bond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ose (让后勤的猪都去死), 信区: Bond
标 题: 我的P2P平台投资体会之四:关于收益率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Oct 4 18:26:57 2014), 站内
P2P投资对于投资者来说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收益率、坏账率(资产质量)和跑路风险,这一节专门来说说收益率吧,事实上收益率和资产质量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各个平台的资产质量差异较大,而且涉及到的商业机(nei)密(mu)也比较多,所以只能找一个合适的形式来谈,所以这一次只谈一谈收益率吧。
不同投资者对于不同平台的喜好不一样,看起来也各有各的逻辑,仿佛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整套的逻辑来,所以这个恐怕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不指望说服谁,我只是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有网友说“低收益的平台不一定安全,高收益的一定危险”,听起来仿佛很有道理,那么是不是说只投资有名气的看起来安全的低息平台就ok了呢?事实上,P2P投资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这两句话所涵盖的情况要复杂的多的多,真正的分析过程我们应该从资产端来进行分析(有抵押与无抵押、个人与企业、有Social Ladder的个人和相对稳定的个人、中小企业与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与小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公司与投资性担保公司、小贷公司与典当行等等等等),但是前面我说了这个涉及到的商业机(nei)密(mu)比较多,这里还不便一下子和盘托出,所以我们还是把边界条件理想化,只把资产分为优(la)质(ji)资产和劣(ji)质(duan)质(la)量(ji)资产来进行分析,从而我们可以分成这么几种情况:
1、同一类资产的低息平台和高息平台,例如同是优(la)质(ji)资产,或同是劣(ji)质(duan)质(la)量(ji)资产的低息平台和高息平台;
2、优(la)质(ji)资产的低息平台和劣(ji)质(duan)质(la)量(ji)资产的高息平台;
道理上应该还有第三类,就是低息平台的资产比高息平台的还垃圾一点的,不过我们就假设投资者还有一点起码的理性吧,所以就不考虑这一种情况好了。
本质上来说,同一类资产应该有同样的定价,但是由于投资者的心理定价,例如平台的股东背景好啊、平台的名气大啊、平台的宣传包装比较好啊等等原因,所以使得大平台不管资产质量好坏,利率总是偏低一些,这个我认为是合理的,大平台可以有适当的溢价,但是利率出现畸形的低,特别是利率已经完全不匹配资产的危险度的话,那么其实就完全没有投资价值可言了,不过投资者往往会比较不理性,甚至部分平台利率越低越出现了抢购的奇怪现象。
所以对于上面说的第一种情况,同一类资产应该是拥有同样的定价,利息过低绝对是耍流氓,我是绝对不建议去投的,事实上投资这种平台所担负的风险一点也不比小平台低,举个简单的模型来算一下:低息平台比高息平台能赚到更多的利润,例如同样用年化30%向借款人收取利息(年化30%对应月息2分5),低息平台可能给投资人的只有9%,高息平台可能给了投资人15%,那么每释放1亿的借款额度,低息平台每年可以多赚600万,看起来低息平台会充分享受马太效应,规模越大可以利率越低,利率越低则利润越高,利润越高则综合实力越强,综合实力越强则规模越大,规则越大则利率越低……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显然不是,事实上是,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再降了,但是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内生的坏账率乘以规模所得到的坏账总数,增速则远远超过已经累积的利润,也即是说,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的平台唯一的办法就是进一步降息,否则很快就会崩塌,但是由于我们前面说的,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已经不能继续向下了,所以……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是尽快提升资产质量,但是要知道,提升资产质量这件事,在规模越小的时候越容易做,规模越大越难做,所以Lufax和KXD我是绝对不投的,看到版上有疯狂非理性地推荐KXD的我真是.....不知道其人什么动机啊...
对于上面说的第二种情况,低息平台的资产质量相对高息平台的资产质量好一些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开始分析资产质量了,这个分析要比分析收益率复杂的多的多,只能后面专门开辟出几节来讲。
总体来说,我个人的看法是,目前P2P总体的资产质量都是垃圾资产(最好的资产显然不在这里,不要睁眼说瞎话),就这种资产质量来说,用年化12%及以下的对价去做所谓的“投资”实在是太太得不偿失了,合理的利率水平在12%—18%之间,流动性好的给予一定的溢价,流动性差的给予一定折价;资产质量好的给予一定的溢价,资产质量差的给予一定的折价;平台名气好的给予一定的溢价,平台名气小的给予一定的折价,等等;具体我推荐哪几个平台未来有适合的机会再说吧,否则会被当做五毛了。
--
修改:xiaose FROM 211.99.222.*
FROM 211.9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