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单反到单电是因为有啥技术进步了吗?
胶片时代,没有电子取景,想liveView只有反光板一条路。
进入数字化成像的时代,路径依赖,还是单反的结构,只是把成像体系换了。
单反的电子取景问题是没有相位对焦,只有对比度对焦。
中间大法家的单透属于过渡性质的凑合技术。
后面解决了片上相位对焦,单电的任督二脉就打通了。
光学方面,没了反光板,法兰距可以很短,同时各家因为换卡口了,口径都拼命做大,对光学的约束大幅减小,光学设计就突飞猛进。
【 在 MyNameIs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像单反去掉反光板,接个电子取景器就是单电啊。
: 那为啥以前单电不流行,现在成了主流?
--
FROM 1.202.141.*
短法兰距的成像提高没怎么看到。
各种不兼容、割韭菜到是肉眼可见。
【 在 kawolu 的大作中提到: 】
: 胶片时代,没有电子取景,想liveView只有反光板一条路。
: 进入数字化成像的时代,路径依赖,还是单反的结构,只是把成像体系换了。
: 单反的电子取景问题是没有相位对焦,只有对比度对焦。
: ...................
--
FROM 183.227.159.*
就是说那些DC卡片机没有相位对焦?我觉得对焦还挺准的啊。
我那台Lx5对焦我觉得比D810+2470对焦要准。
【 在 kawolu 的大作中提到: 】
: 胶片时代,没有电子取景,想liveView只有反光板一条路。
: 进入数字化成像的时代,路径依赖,还是单反的结构,只是把成像体系换了。
: 单反的电子取景问题是没有相位对焦,只有对比度对焦。
: ...................
--
FROM 202.122.36.*
对比度对焦是很准的,因为感光单元直击图像本身,对焦点处最锐就是合焦了。但缺乏镜头偏离的行程信息,要拉风箱逼近锐度峰值,不如相位对焦快而已。
lx5相对全幅小底,景深大,镜头小,对焦速度可以快一点。
全幅最快的对比度对焦,算是松下的DFD了,松下最后还是弃坑了。
【 在 MyNameIs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 就是说那些DC卡片机没有相位对焦?我觉得对焦还挺准的啊。
: 我那台Lx5对焦我觉得比D810+2470对焦要准。
: 【 在 kawolu 的大作中提到: 】
: : 胶片时代,没有电子取景,想liveView只有反光板一条路。
#发自zSMTH@Redmi Note 11
--
FROM 14.28.170.*
厂家商业考虑远多于技术进步,点名批评佳能。没有得到原厂机身配合作弊的副厂可能还可爱一点。
【 在 cquptSz 的大作中提到: 】
:
: 短法兰距的成像提高没怎么看到。
:
: 各种不兼容、割韭菜到是肉眼可见。
:
#发自zSMTH@Redmi Note 11
--
FROM 14.28.170.*
机内优化技术大幅提升,要说光学水平大幅提升,你自己信吗?
--
FROM 106.37.71.*
胶片时代也有旁轴取景,当然旁轴最大的问题是所见非所得,两者有一定的差别
【 在 kawolu 的大作中提到: 】
: 胶片时代,没有电子取景,想liveView只有反光板一条路。进入数字化成像的时代,路径依赖,还是单反的结构,只是把成像体 ...
--
FROM 71.120.197.*
旁轴取景的视差问题是理论性的,无解,所以不算在这里面了
【 在 gjq 的大作中提到: 】
: 胶片时代也有旁轴取景,当然旁轴最大的问题是所见非所得,两者有一定的差别
--
FROM 1.202.141.*